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深入推进“2+3(1)+N”机制的昆明西山实践

2024年07月23日17:16 | 来源:昆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入推进“2+3(1)+N”机制的西山实践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如何有效防范管控风险隐患、压减案事件发生,是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山区自2023年9月以来,在街道综治中心,推行“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试点,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推动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消除在萌芽。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全面推进……在全局谋划中,西山区选取矛盾纠纷相对突出、治安情况相对复杂的福海和金碧街道作为试点,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善治之道,为西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平安底气”。

立柱架梁

因地制宜布新局

“2+3(1)+N” 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关联程度高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社区、一个街道、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全区上下群策群力、联动共建。

第一步,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始。西山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以及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街道政法委员为成员的“2+3(1)+N”机制实体化工作专班,指导各街道开展相关工作,并明确各街道党工委书记为“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责任领导,由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具体实施。

紧接着,成立指挥部和专班。目前,西山区10个街道全部建立了由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任双指挥长的实体化运行指挥部,组建起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专班。有了指挥部和专班,工作有了“方向标”。

为进一步推动“2+3(1)+N” 机制实体化运行,西山区还从法院、公安、民政、卫健、妇联、综治等部门抽调30名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区级教官团队,在街道开展实操实训工作。专业理论加上生动鲜活的实操例子,这样一来,工作就更加有的放矢、高效提质。

结合市级相关要求,西山区还形成了“2+3(1)+N”机制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清单,每月召开调度会,研究分析问题,“六类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也得到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从试点到全面推进,西山区实现平安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福海街道

“四个转变”解难题

17个社区、51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6.43万……南临滇池、西至草海、与秀美西山隔海相望的福海街道,辖区总面积29.37平方公里,是西山区面积最大的城区街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辖区经济社会结构、群众服务需求、社会治理方式等发生较大变化,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在以往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最大的痛点难点是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信息流通不畅、缺少配合的问题,难以适应街道基层治理繁杂的状况。因此,凝聚多方力量、畅通信息流转、多元共治解纷的“2+3(1)+N”机制成为基层治理“破题”的关键。

去年11月,街道开始实行“2+3(1)+N”机制,以街道综治中心为主要阵地,由街道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统筹组织,综治中心负责人、派出所副所长、司法所所长、派出法庭庭长全员参与,整合各社区及卫健、妇联、民政、教育等基层资源,实行统一组织、指挥和调度,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普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推动矛盾纠纷联调联处联控。

开展试点以来,福海街道成功化解“六类风险隐患”49件,化解率为53%。治安警情环比下降20.82%,其中家庭、家暴、邻里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17.2%,刑事警情环比下降20.53%。

从“事后处”到“前端防”,从“凭经验”到“规范化”,从“单兵战”到“多方合”,从“被动跟”到“常态治”,福海街道“2+3(1)+N”机制推行工作成功实现“四个转变”。

金碧街道

“1165”补短板

同样面临人口基数大、治安要素复杂、矛盾纠纷发现难等社会治理难题的金碧街道,在“2+3(1)+N”机制推行过程中,探索出“1165”工作思路,进一步激活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

“1”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另一个“1”即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用好综治中心实战化平台。通过“四中心”整合资源、调动力量,形成统一指挥部署、分级分口负责、密切联系协作的基层治理格局。

“6”即落实6项重点任务。聚焦“三类纠纷”“三类人”,组织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命案防控、精准普法、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分析研判6项工作。

“5”即通过整合力量、摸清底数、规范流程、建章立制、检验成效的五步工作法推动工作落实。

其中,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是金碧街道工作的一个亮点。金碧街道针对分析研判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信息要素不全、风险等级划分主观性强、多类叠加风险评估不足3类问题创新建立“维度+要素”评估体系,开展精准量化评估。

通过对典型案件和辖区内重大矛盾风险深入分析,总结日常工作经验,以及向专业部门学习,街道提炼整合出背景、情绪、行为3个维度28个风险要素,并制定矛盾隐患风险等级评估细则。

按照不同维度因素将后果严重性、社会危害性、家庭影响等风险程度赋分,分值从高到低分别为5分、3分、2分、1分。在评估纠纷隐患风险时,对照相应要素打分,0分—4分为低风险,5分—8分为中风险,9分以上为高风险。

一系列标准鲜明、行之有效的评估细则,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真正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此外,街道还建立了一支调解队伍,推动分级分类调解。这支队伍由司法所调解员、法院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妇联干部、律师、街道职能部门人员、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定期开展调解专业知识培训,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实现调处力量由散到合。

目前,街道各部门、各社区报送线索量由原来的占比不到10%提升至20%以上,专班预评时间由1小时缩短到5分钟。面对“六类风险隐患”的庞大数据,可尽快识别出中高风险,并及时进行处置。矛盾纠纷交办单流转效率也大幅提升,由原来的1天缩短到2小时。街道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67%,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3.33%。

坚持统筹推进“一盘棋”,形成治理合力“一股绳”,西山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体系,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记者李杭蓉)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