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山海情 税助沪滇协作“向新而进”
上海市崇明区与云南省临沧市8县(区)自2017年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双方在资金、项目、人才等多方面协作上硕果累累。云南省临沧市税务部门从劳务协作、项目协作、消费协作等方面出发,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主动靠前,精细服务,助力沪滇协作“向新而进”。
服务上门 助力“稳岗就业”
在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茶苑路双创中心二楼,临沧沪滇劳务合作临翔区专场招聘会正在举办,每月26号已成为临沧固定招聘日,为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群体搭建就业平台。
当地税务部门以此为契机,主动送服务上门,在招聘会现场设置“沪滇劳务协作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咨询”窗口,为有意向选择沪滇企业的求职者讲解社保、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向沪滇协作企业讲解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招聘会现场,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黄嘉雨对数控机床钢板切割颇感兴趣,表示自己有意向到上海某企业所属的徐州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求职,但是对薪酬结构和社保缴纳比例有疑虑,在与企业沟通了解情况后,税务干部耐心为黄嘉雨讲解相关政策,解答就业疑惑。
“税务干部给我画了‘薪酬结构图’和‘社保组成图’,一目了然。除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基础保障外,企业还有高温补贴和定期体检,如果我获得船舶行业内高级工证书,每个月还有600元的补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税务干部还向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黄嘉雨说道。
在临沧镇康,税务部门通过搭建就业信息互通平台,与高校联合开展“访企拓岗”,构建互惠共赢的“平台化促就业模式”提供就业岗位,为沪滇协作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帮助沪滇协作人才“稳岗就业”。
镇康县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农副产品澳洲坚果的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经营为主,注入沪滇项目资金900万元。通过“平台化促就业模式”,成功为该企业引进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镇康县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操作车间,一台台机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剥皮、烘干、封口等流水化作业。
“现在技术工不好找 ,只有熟悉机器的技术员才能干好这份活计。感谢税务部门搭建的平台,让我们很快招到了对口人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马建瑞说道。
政策找人 促推“临品入沪”
云南省作为中国咖啡的重要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咖啡种植历史。云南镇康某咖啡庄园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临沧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咖啡公司,咖啡精深加工厂项目作为2023年沪滇项目之一,是集咖啡种植、初精加工、文旅体验、庄园建设为一体的三产融合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年内加工精品咖啡豆预计可达1000吨,能够就近解决当地300个就业岗位。
近日,来自该公司的咖啡产品在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暨第二届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上首次亮相,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精湛的加工工艺,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参展的四天里咖啡销售额超12万元。
当地税务部门多次走访调研企业烘焙车间、研磨车间、内外包装车间和全球直播中心等地,为企业量身定制涉税需求清单,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办理流程等信息精准推送给企业,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内容,帮助企业发展从咖啡种植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自公司成立以来,税务干部多次上门辅导,进行政策宣传,特别是对我比较关心的农产品核定扣除政策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主动推送符合享受条件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为‘临品出滇,临品入沪’打下坚实基础。”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张丽萍表示。
红利直达 增强“造血功能”
“勐撒”,在傣语中意为人们寻找到的理想居住之地。勐撒镇班必村种植的荷兰豆、蚕豆等蔬菜,得益于沪滇消费协作,找到了理想的销售市场。
坐落于临沧市耿马县勐撒镇班必村的耿马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某公司,是一家沪资企业,主营荷兰豆、长寿仁、蚕豆等蔬菜种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发展模式,以班必村合作社为中心,实行订单农业,公司按每200亩提供1名技术指导员的标准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产出的新鲜蔬菜直接销往上海等东部地区。
对口直营模式对当地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帮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就业压力。在沪滇消费协作的助力下,乡村振兴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当地税务部门将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送到企业手中,为“沪滇项目”注入资金“活水”。据统计,耿马江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享受近126万元的税收优惠减免。
“税务部门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政策、学懂政策,享受税费红利。我们用这些‘减’下来的钱建基地、扩规模、增技术,蔬菜产量提上来了,企业收益也增加了,这对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很有帮助。”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汤耀荣说道。(李沛、张越、李亚娟)
来源:云南省税务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