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新质生产力看云南丨"科研+产业"驱动科技创新发展

人民网记者 符皓
2024年06月19日10:47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作为“有色金属王国”,有色金属产业一直是云南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在不久前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特别提出,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如何推动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向“新”发展?

“坚持‘科研+产业’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发展。”作为云南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金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科研+产业”如何理解?

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胥福顺解释,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要推进技术创新,首先要具备强大的研发力量;其次还要紧密结合市场,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并进行有效的技术转化,才能够形成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

1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马金铺试验研究基地。受访者供图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马金铺试验研究基地。受访者供图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要具备强大的研发力量,聚集人才是关键。

“我们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坚力量,用心做好‘引才、铸才、优才’工作。”胥福顺表示,公司每个月都会召开一次人才工作推进会,通过待遇提升、提供平台、畅通职务与职称晋升通道等举措,聚集了188名科研人员,为建设强大的专业研究院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引才、铸才、优才”效果如何?置身其中的科研人员最有发言权。

建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云南迪庆有色普朗铜矿,是中铝集团下属中国铜业的重要铜钼矿原料基地,是亚洲特大型、云南省唯一的高海拔在产铜矿山。此前,普朗铜矿探明铜资源储量达480万吨,品位为0.34%;伴生的钼资源储量达19万吨,品位为0.01%。要实现绿色开发利用,涉及选矿工艺、浮选药剂开发、环保等多个领域,技术复杂程度高、难度大。

要实现铜钼分离,传统分离药剂成本高,钼也无法得到经济回收。

咋办?作为中国铜业下属的专业冶金研究院,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起了攻克铜钼新分离技术的重任。

2019年,进入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仅3年的吕向文,便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参与攻克普朗铜矿铜钼分离技术难题。

“公司用人,不唯资历,把我放在这个特殊岗位上,既是压力,也是激励。”被委以重任,吕向文全身心投入到技术攻关试验中。

2吕向文(左)和同事正在开展浮选试验。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吕向文(左)和同事正在开展浮选试验。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在实验室小型试验阶段,吕向文干劲十足,和团队一起加班加点,短短5个月内,先后尝试了上百种药剂方案,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小分子有机抑制剂“-D系列铜抑制剂”。随后,他又奔赴高海拔的普朗铜矿现场开展工业试验,与团队前后经历上千次试验,最终攻克了硫化钠用量大、“回水COD”、“S2-”“F-”含量高等一系列重大难题,形成了极低品位铜钼混合精矿清洁高效分离技术,实现普朗铜矿分离出的钼精矿品位稳定在43%以上。

该技术每年为普朗铜矿新增利润1.2亿元以上,并于2022年荣获中国铜业“总裁特别奖——科技创效奖”。

在项目历练中,吕向文迅速成长起来,又投入到了“秘鲁复杂铜资源选矿技术研发”等云南省、中铝“十四五”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工作中。

“目前我正在读博士,公司给予报销学费,拿到学位后还能再享受人才补贴,在公司提供的研发平台和科研保障下,使我有更多的精力和专注力开展复杂难选铜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研究工作......”如今,在绿色选矿技术的研发道路上,已担任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选矿研究所铜及稀贵金属研发团队负责人的吕向文,有了更高的目标。

吕向文不过是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众多科研人员中的一员。

据介绍,截至目前,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科研队伍中,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的就有50多人。

壮大研发力量,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不遗余力。

“公司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百名博士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引培上百名博士,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胥福顺说。

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有机衔接

长期以来,“论文项目”“职称项目”多,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等现象,在一些科研院所、高校时有发生。

如何让科研成果更接地气,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向市场,大胆展开实践。

2020年,云南省科技厅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公开向社会推出“揭榜制”项目,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了“揭榜”,最终成功从一众科研单位中脱颖而出,拿下了云南怒江兰坪4000万吨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项目。

兰坪4000万吨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含有铅锌金属260余万吨,因矿石性质复杂,具有氧化率高、含泥量大,且贫、细、杂等特点,使用传统工艺处理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流程长、成本高。因此,这些堆存矿一直未得到合理利用,导致价值数百亿的矿产堆滞。

揭下榜单后,在云南省科技厅、中铝集团、中国铜业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立即着手开发高效、低成本的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袁野(右)在工业试验现场。受访者供图

袁野(右)在工业试验现场。受访者供图

“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既有经费支持,研究方向也更加明确。”接到任务后,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冶金研究所主管工程师袁野一头钻进实验室,围着烧杯、反应釜开展了试验——调试温度、时间、药剂比例、药剂浓度、液固比、搅拌速度等不同参数,记录不同参数排列组合下的最优实验结果……实验室拉通工艺后,袁野和团队成员立即深入企业现场展开现场工业试验。

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袁野和团队成员放弃了节假日休假时间,长时间驻守工业试验现场,对着问题清单逐个击破。经过300多组小试验以及现场的工业试验验证,“氧硫分离与脱碳转型”全湿法冶炼工艺成功推出,打通了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综合利用的最后一个技术瓶颈。

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综合利用这一面向市场的科研实践,只是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有机衔接的一次尝试。2023年,随着中铝集团在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昆明有色金属研究院,袁野和他的同事,又有了更多清晰的科研目标。

为啥?

中铝集团昆明有色金属研究院成立后,成为中铝集团四大专业研究院之一。只要中铝集团内部涉及选矿、冶金领域的各制造基地提出科技创新需求,昆明有色金属研究院便会立即根据需求展开技术攻关,科研与成果转发形成闭环。

“之前一个组一年就承担一两个项目,现在一年就新增七八个项目。要在约定时间内攻克技术难题,科研产出率和成果转化速度大幅提升。”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冶金研究所主管工程师的付维琴说,以问题为导向,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成果转化也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实现科研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坚持“科研+产业”双轮驱动,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4科研人员开展物理消泡试验。受访者供图

科研人员开展物理消泡试验。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近3年来,该公司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9件、海外专利1件;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7项。

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航道上,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耕绿色选矿技术、加压湿法冶金及综合利用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发、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优势科研领域,扬起“科研+产业”之帆,向“新”前行……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