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产业夯基筑久安 生态固本谋长远

2024年06月03日08:16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话题

  如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采取哪些措施做好纳帕海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怎样提高松茸附加值?5月30日,迪庆州委常委、香格里拉市委书记杨梓江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媒体问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改善收入结构 维护边界和谐稳定

  香格里拉市最北端的东旺乡,地处雪山峡谷地带。每年虫草季,这里的村民都会举家前往虫草山采挖虫草。

  “今年是滇川交界地区资源利用纠纷调处化解协议签订后的第一年。5月,正是老百姓上山采虫草的时间,我们下去再开个动员会。”近日,杨梓江带队来到东旺乡,听取群众意见。

  虫草山位于川滇交界处,虫草采挖收入是交界毗邻地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两边群众因虫草采挖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一度十分突出。主题教育启动后,香格里拉市直面群众创建和谐交界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历史习惯造成的“争面子”和基于虫草利益导致的“争票子”两大堵点,采取强化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推进、做实教育引导、试点先行突破、综合施策治理等措施,推动双方签订滇川交界地区资源利用纠纷调处化解协议,实现了淡化历史习惯、照顾现实困难、维护勘界权威、化解群众矛盾、推进互惠共融“一举五得”的成效,交界地区虫草资源利用纠纷化解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前虫草采挖的季节,老人在家很担心,年轻人上山去也害怕起冲突。签了纠纷调处化解协议大家都安心,非常感谢政府。”东旺乡新联村村民葵花说。

  与此同时,香格里拉市筹集项目资金支持区域发展,推动“山上山下齐发力”,盘活“山地经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减少群众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程度,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

  香格里拉市在东旺乡投资1.25亿元,实施了农村路、水、电等民生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大力发展藏鸡、藏香猪等高原特色农业,带动全乡54个村民小组1030户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群众传统经济收入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有效转变,收入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为化解资源利用纠纷创造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们坚持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和自下而上的群众工作相结合,按照‘界线清晰、情感融合、共谋发展’目标,举全市之力,破解交界地区资源利用纠纷难题。”杨梓江介绍,通过抽调300余名各级干部、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到虫草山,边调研边教育引导,确保虫草采挖季节平稳度过。充分发扬“四千”精神:走遍虫草山的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做群众工作,想尽千方百计推进调处化解,吃尽千辛万苦落实调处化解任务,最终成功签订了协议。

  “今年以来,双方群众逐步接受勘界线和协议内容,部分交界村组开始混采,互相往来更加密切。”杨梓江表示,还是要把群众注意力从山上转移到山下,核心工作就是打造产业,进一步改善群众收入结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下一步,要通过充分发掘峡谷风情、红色东旺、雪山雄鹰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全面启动东旺乡文旅产业,切实增加老百姓收入,把交界地区建成团结和谐的示范区。

  推进综合治理 守护高原一片“海”

  夏秋湖泊,冬春草原,四时之景不同的独特之美,香格里拉纳帕海给人们带来许多奇妙的体验。同时,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纳帕海是云南省5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许多濒危和重点保护物种的理想栖息地。

  长期以来,兼具极高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纳帕海却饱受水质不达标的困扰。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香格里拉分局副局长李万琼介绍,受制于以植物吸收、蒸发、自然溶洞裂隙渗漏的排水方式,纳帕海的自净能力十分脆弱,加之香格里拉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让纳帕海的入湖污染物居高不下。

  2017年、2022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曾两次反馈意见指出纳帕海水质下降的问题。对此,香格里拉市开展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纳帕海流域范围内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但治理效果不理想。

  “纳帕海水质变坏让人痛心,解决好纳帕海水质水患问题迫在眉睫。”杨梓江坦言,去年3至4月,纳帕海水质变为了劣Ⅴ类。同时,持续四五年的水患问题,导致周边村庄、农田被淹没,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州委、州政府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州长为双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整治工作,香格里拉市全力以赴把纳帕海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一项全市性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杨梓江介绍,针对水患问题,进行了渗水裂隙应急清淤,做好导流,水位得到大幅下降,水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纳帕海湿地恢复了“芳草连天、气象万千”的本来面目。在水患问题解决后,香格里拉市从面源污染治理、纳帕海周边村庄、城市污水治理、纳帕海支流整治等方面入手抓水质提升。经过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纳帕海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水质已经从去年的劣Ⅴ类回升至Ⅳ类。

  讲好松茸故事 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2024年松茸季到了,小老板们给的价格不高,政府能不能帮想想办法?”群众代表提问。

  香格里拉市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松茸之乡”,松茸采集收入是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撑起群众的“致富伞”,提高松茸附加值成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香格里拉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继良表示,近年来,香格里拉市依托香格里拉松茸及野生菌类加工园区建设,在市场内实现松茸生产一体化、助销简便化、物流快捷化。进一步完善松茸交易制度,让当地老百姓可以在“采”与“销”的过程中少跑路、多挣钱。同时,不断深化与相关企业和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松茸附加值,并持续举办香格里拉松茸节、交易会、品牌研讨会等活动,松茸产业发展迎来了更加喜人的“钱”景。

  “香格里拉将着力在松茸保育促繁、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松茸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徐继良介绍,通过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建设10个保育促繁基地,推动在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及人工干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松茸深加工厂、建设农旅融合配套设施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持续拓展以松茸为主的各类食用菌产业链,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松茸区域品牌价值,讲好“香格里拉松茸”故事。(李翕坚)

(责编:徐前、木胜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