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党建 +”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
强引擎 树品牌 添动能
曼连社区煜月星辉帐篷营地。 供图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党建引领,拓宽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打造了一批精品化、差异化农文旅业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久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评定工作,全省100个村入选,普洱市思茅区曼连社区、西盟佤族自治县马散村等7个村(社区)入选,将为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打造特色旅游新地标
走进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天干箐村民小组,村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农家小院门前也种满了各色花卉,呈现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景。沿着右边村道步行200余米,就能看见位于茶山顶的煜月星辉帐篷营地。走上山顶,视野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下,远可观思茅城区美景,近可赏茶山景色,暂时告别城市喧嚣,享受片刻宁静。
“村‘两委’结合天干箐小组的特色,通过实施‘千万工程’,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对村组道路和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改造,引入茶咖文旅项目,打造曼连社区乡村旅游亮点。”曼连社区党委书记尚华介绍,2021年,社区依托茶园生态美景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煜月星辉文旅项目,吸引市民、游客赏茶山美景、体验普洱茶咖文化。
“去年5月开始营业,主要产品有咖啡、茶、各种冷饮和特色小吃。平时日均客流量在100人次左右,周末和节假日能达到200人次。”煜月星辉主理人李增辉说。
尚华介绍,该项目计划围绕茶山打造一条商业街及现代化茶叶体验中心,完工后,可带动茶工及农户开设农家乐、客栈、特色小吃店等,还能解决200多名茶工的就业问题,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双赢。
曼连社区党委还组织打造了茶马文化展厅。展厅内展示了向村民收集来的古老生产用具、民族服饰、马身器物、马帮用品等800多件器物,展示当地民族风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悠久的茶马文化历史。
依托茶马文化,打造特色新地标,提升旅游体验感……曼连社区文旅产业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吸引部分品牌活动在此落地,当地农副产品也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拓宽了销售路径。“2023年以来,通过社区几个网红打卡点、特色活动的举办,直接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达1000万元,间接带动社区产值发展近一个亿。”尚华说。
推动区域性旅游联动发展
马散村永俄寨是西盟县的一个传统佤族村寨。作为佤族同胞从司岗里走出来的第一个部落村寨,这里不仅较好地保留了佤族原始建筑元素及生活习俗,还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阿佤山、佤山梯田、佤山云海等景点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近年来,马散村以“溯源马散、本真永俄”为主题,以永俄寨为重点,构建“党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串联老西盟区遗址、佤山天池、烈士陵园、永俄寨、永俄湖、娜妥坝等区域主题资源节点,推动区域性旅游联动发展。
马散村盘活当地佤族文化发扬地和传承地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挥民间艺人“传帮带”作用,采取奖励和扶持的方式,大力传承拉木鼓、甩发舞、独弦琴等传统佤族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旅游兴旺。“我们组建了一支民间文艺队,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希望以后旅游产业越走越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推到更大的舞台上。”省级非遗传承人岩相太发动30余名民间艺人组成了独弦琴演出队,在村里接待来宾、承接商演。
通过旅游带动,农家乐开到了村民家门口,并与周边农户建立起了餐饮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合作关系。“我们探索推进‘党建+农旅融合’项目,通过发展四季果园开展采摘游、手工采茶制茶、茶咖体验等,创新乡村振兴路径,让农旅项目惠及更多村民。”勐卡镇党委书记高尚宏说,2023年马散村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余万元,带动直接旅游从业者100余人。
马散村把党建的活力转化为振兴的动力,通过搭建“党建+合作社+电商”平台,增加农特产品销量,大幅提高村民收入。马散村党总支副书记娜能从最初尝试经营农村客栈和农庄餐饮,到现在已学会直播带货,积极拓展电商销售业务,并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们把家乡的土特产变成了抢手货,目前已为当地群众带来40余万元收益。
“这几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让我们村寨的面貌焕然一新。去年,我把自家新房出租给村里的旅游开发合作社,统一经营民宿客栈,家里不仅有租金收入,还有合作社打工收入和电商平台销售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马散村永俄寨佤族群众娜四龙开心地说。(胡梅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