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傣家寨子 过好日子

程浩、杨芮
2024年04月03日09:2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傣家民居错落有致,宽敞的水泥路平坦干净,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芒东镇翁冷村,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彩绘,与路边摇曳的花草相映成趣。村外广袤农田里,村民们来回翻弄作物,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云南是农业大省,乡村能不能全面振兴决定着全省现代化的成色。“我们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结合云南实际,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云岭之窗》2024年第3期刊发的署名文章里说。

地处滇西的翁冷村,近年来在梁河县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的助力下,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的胡蜂标准种群繁育基地,整齐地摆放着600多个特制的蜂箱。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村里的胡蜂标准种群繁育基地,整齐地摆放着600多个特制的蜂箱。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信心哪来?驻村工作队帮出主意

翁冷村有782户3727人,其中有监测户189户700多人。怎么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能力。对此,他们从实际出发,巩固村民增收的基础,拓展村民增收的渠道。

翁冷村不缺水,种水稻的年月久。近几年,德宏州推广水稻新品种,翁冷村的村民尝试着种植,产出的大米香、软、糯,过路的游客吃进嘴里连连称赞,这让翁冷村的大米声名远播。可怎么实现“一田多产”,拓宽村民们的增收路子?自2021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帮扶翁冷村以来,驻村干部结合实际,推广稻鱼综合种养,让一块田产出多种效益。

“当秧苗在稻田里扎稳根,村民便把鱼或虾放到田里,一般一亩田能产900斤水稻,50斤稻花鱼或80斤虾。收获时,鱼能卖到七八百块;虾的价值更高,能卖到两千块左右。”德宏州烟草专卖局驻翁冷村第一书记王云川说。

翁冷村植被茂密,适合胡蜂养殖,且有一批养殖经验丰富的村民。不过早前,村民们的蜂群多从山里获取,危险不说,也形不成养殖规模。怎么把胡蜂养殖产业发展起来,又能让更多村民增收?今年1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出资13万元建了胡蜂标准种群培育基地,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村里把基地承包给有养蜂经验的村民,一方面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方面约定承包基地的村民将蜂群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卖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为提升大伙的养殖技术,王云川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取得联系,由研究所出人出力,对养殖户“手把手”指导。

村里举办妇女节活动--李冲摄

村里举办妇女节活动。李冲摄

产业慢慢丰富了,没有致富带头人不行。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从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入手,探索农民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子,让更多村民跟着增收。比如,村里的银氏兄弟建了家大米加工厂,自主经营大米品牌,一方面让村民们就近就业,一方面解决大米的销路问题。再比如,村民板生丽制作豌豆粉的水平一流,村里通过引导,不少像板生丽这样的村民在街边支起豆粉摊,当起小老板。

为提升大米、豌豆粉等土特产的知名度,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引流,让游客来了既能欣赏美景,又能品尝到当地美食。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各种举措下,去年翁冷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00元,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发展信心越来越足。

村里米线加工产的厂房里晾晒的米线。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村里米线加工产的厂房里晾晒的米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家园美了!村寨焕发蓬勃生机

村民们收入增加了,还要让村子干净起来。

“以前寨子发展滞后,路多是土路,不少人家乱扔垃圾,一到夏天味道难闻、蚊虫乱飞,大家都绕道走。”翁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伟说,近些年,在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助力下,路面硬化了,路灯安装了,污水不再乱排,村里“颜值”提升不少。

怎么保持住“颜值”,让村里“处处干净、时时干净”?村干部和德宏州烟草专卖局驻翁冷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经常上门给村民讲相关政策,还带大家去附近做得好的村子参观。“大伙看到和其他村的差距后深受触动,一回来就清扫房前屋后,没几天,各家的‘一亩三分地’干净很多。”王云川说。

与此同时,遇到打扫得又好又及时的,村里该夸的夸,遇到做得不好的,该通报的通报。“村民们慢慢养成定期打扫的好习惯,再也不见脏乱差的情况了。”王云川说。

光干净还不够,还得美起来。村里党员领着村民干:由村里提供花苗,村民自己栽,村道十步一景;村民活动室附近原来有人养鸡养鸭,不雅观,村里把溪水引进村里,建水塘、搭篱笆,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在党组织引领下,翁冷村通过群众评比、微信晒图等方式,让村民们动了起来,家家户户美了起来,一座座美丽小院,一个个干净村寨,连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新改建的村民活动室---杨芮摄

新改建的村民活动室。杨芮摄

日子咋过?赶摆跳舞乐融融

推进乡村振兴,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傣家村寨的村民爱跳舞,每天太阳落山后,大伙前后脚到村里的活动室,伴随着动感十足的傣族小调跳起欢快的舞蹈,一个个脸上笑容满面。“可因为缺乏系统学习,大伙跳起来不标准,想专门学一下傣族舞。”比较喜欢跳舞的马荣萍找到村里反映。

德宏州烟草专卖局驻翁冷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与德宏州傣剧团、梁河县文化馆联系,把专业的舞蹈老师请到村里指导培训,从传统民族舞蹈到现代国风舞,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村里的活动室太小,跳舞伸展不开。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出资,为村里改扩建了活动室。“活动的地方大了,大家跳起来精气神都不一样了。”马荣萍笑着说。

翁冷村是傣族村寨,为传承好民族文化,村里的非遗传承人不断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故事。“我们正挨家挨户挖掘和收集具有傣族风情的老物件,让游客们来了能参观和感受傣族的文化和历史。”王云川说:“为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傣族、记住傣寨,村里还打算建傣族民俗馆,为乡村旅游增添文化底色。”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近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投入数万元为翁冷村中心小学安装了太阳能、净水池,满足学校师生学习生活需求;投入5万元,对部分监测家庭的在读大学生每人补助5000元。

看得出,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助力下,如今的翁冷村,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提升。不过,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将从农民和基层出发,不折不扣地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基层、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王云川说。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