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美好生活在云南

云南:聚焦“一老一小” 成就“朝夕美好”

人民网记者 程浩
2024年03月20日09:0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信中说:“一年来,很多人问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热度’,更应该有生活的‘温度’,特别是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热辣滚烫’。”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及“一老一小”问题,并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

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全省上下已行动起来了,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和社区建幸福食堂,90%的城乡社区有儿童之家,很多老人就餐、儿童托育有了着落。”王宁在信中说。

在南华县城的”幸福食堂“里就餐的老人。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在南华县城的幸福食堂里就餐的老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幸福食堂 “吃”出“朋友圈”

“我和老伴住附近,平时不想做饭时就到这儿吃,价格不贵,味道也不错。”3月17日中午,正和老伴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城一家素食餐厅就餐的段世明说。

老段今年62岁,在这家地处县城中心的素食餐厅吃饭,他自己每顿出10块,政府补5块。“每顿二三十样菜,菜品随便挑选还管饱,10块钱划得来!”他边吃边说。

为啥政府给补贴?这家素食餐厅加挂了“幸福食堂”牌子,每餐每人15块,政企合作后,60至69岁的老人到餐厅就餐,老人出10块,政府补5块;70至79岁的老人就餐,老人出9块,政府补6块;80至89岁的老人就餐,老人出8块,政府补7块;90岁以上的老人就餐,餐厅免费提供。

这家素食餐厅是南华县首家幸福食堂,自2022年年底运营以来截至去年年底,有12171人次的60岁以上老人来此就餐时获得补贴,每天平均有30余人次。

老年人来幸福食堂就餐,解决的不仅是吃饭问题,还解决了不少老人身心孤独的问题。“老人聊聊家常,心情也舒畅。有些老人之间渐渐熟悉了,互相留了电话,有空还约着出去散散心。”负责南华县幸福食堂运维的素食餐厅负责人王文娟笑着说:“感觉自家餐厅都快成老年人交友平台了。”

不只南华,为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一日三餐问题,从2021年开始,云南省政府每年要办的10件惠民实事中,建设幸福食堂就在其中。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云南已建成幸福食堂432个。云南今年的目标是:建设幸福食堂100个。

要将幸福食堂这一具有公益属性的餐饮服务项目长期办好,还需要参与各方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政府兜底、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

正在征求意见的《云南省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便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同时提出,省级财政对老年幸福食堂按照其供餐能力实行一次性建设分档补贴6万—20万元,对老年助餐服务站点,按照不超过3万元/个的标准进行补助。

弥渡县一敬老院,老人集体过生日。杨文虹摄

弥渡县一家敬老院为老人过集体生日。杨文虹摄

织密网络 守护最美“夕阳红”

幸福食堂解决的是老年人就餐问题,给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的则是他们出行“第一步”问题。近年来,云南省政府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补贴、引入社会资本、业主众筹等方式,在老年人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岭路89号院是个建了30年的老旧小区,小区老人多,上下楼不方便,社区党委牵头,物业管理委员会组织动员,决定为小区加装电梯。前年年底,经过6个月施工,小区5部电梯运行,老人们搭上了“幸福梯”。

老年人特别是特困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同样让人牵肠挂肚。近年来,云南省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完善基础供养金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

春日里,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苴力镇敬老院,老人们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在择菜帮厨,有的在菜地里浇水。“我们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把他们分到生产组、种植组、帮厨组,让老人既锻炼了身体,又体现了自我价值。”苴力镇敬老院工作人员说。

苴力镇雾本村73岁的白象从老人,来苴力镇敬老院已有13个年头。“正餐四菜一汤,早点不重样,工作人员时时关心,生病有专人照顾,就算是子女也难做到。”白象从说。

2019年以来,弥渡县先后投入560余万元,对6个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完善养老机构“硬环境”,真正让有集中供养意愿的老年人老有所养。

除了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云南抓住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1.42万个。

在南华县城龙泉广场跳舞的老人。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在南华县城龙泉广场跳舞的老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翠湖西路社区位于昆明主城区核心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0%。近年来,翠湖西路社区党委引入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初步构建起“党建引领 康养翠西”养老服务品牌。

比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上门探视、生活照料、帮扶救助等服务,还提供了舞蹈、艺术朗诵、合唱、太极、书法等精品课程,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云南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全省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可感可及;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兜底保障养老机构,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总体达到65%;全省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所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设施覆盖率达到90%。

暖心护航 点亮孩子美好未来

一头“夕阳”,一头“朝阳”,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草莓是什么样的?”

“老师,草莓是红色的。”

“它的叶子是绿色的。”

“它的身上有很多的芝麻点点。”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棒。今天,我们就用彩色粘土来做‘一篮草莓’,我们赶快开始吧!”

3月中旬的一天,在南华县龙川镇龙泉社区儿童之家,管理员李政凤正带着小朋友们在做创意手工,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龙泉社区儿童之家位于南华县城中心的龙泉广场,室内设有课外阅读、体育运动、书法美术、才艺展示、心理咨询5个功能区,每天19点至21点面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并定期有专业老师开展特色课程、亲子游戏、知识讲座等多样活动,自2013年成立以来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在龙泉社区“儿童之家”,老师在教孩子们跳舞。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龙泉社区儿童之家,老师在教孩子们跳舞。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云南各地推动资源整合共享,用儿童幸福带动家庭和谐。特别对缺乏情感陪伴的留守儿童,今年年初,云南省民政厅、省委网信办等13家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更多更好的服务模式,让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得到更多关爱。

“我有了一个‘新家’,在这里,天天都有小伙伴和辅导老师陪伴。”家住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的四年级学生曾同学高兴地说。曾同学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一家三口一年里团聚不了几回,他口中的“新家”便是社区去年成立的少年儿童之家。

“在家无人看管,外出不放心”是留守儿童家庭的现实困境,劳务输出大州文山州整合利用村(社区)现有公共空间,选强配齐工作队伍,统筹社会资源,推进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基本实现对留守儿童全学期、全时段的关爱服务。

拿新兴社区少年儿童之家来说,除提供日常作业辅导外,孩子们还可在周末和假期,以思政教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作业辅导和劳动实践等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一老一小”,温馨相伴。2024年,云南将持续健全相关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为“一老一小”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并明确提出“双提升”: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质量。

“我们认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不仅要让来云南的人们体验‘有风的地方’,也要让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样样好’。”省委书记王宁在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时表示,云南将不遗余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期盼的事,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