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给人民网网友回信

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人民网记者 程浩
2024年03月06日10:38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向网友们推介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网阅读量超过260亿次,云南多次“上分”。

【1】今年春节期间,西双版纳星光夜市人潮涌动。人民网记者-李发兴摄

今年春节期间,西双版纳星光夜市人潮涌动。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2023年,云南共接待游客10.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129%、130%,“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让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王宁再次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并“衷心感谢大家点赞云南、打卡云南”。他在信中说:“一年来,很多人问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热度’,更应该有生活的‘温度’,特别是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热辣滚烫’。”

专项部署 织密“一老一小”关爱网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

王宁在信中说:“不少网友留言关注民生问题,比如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2023年,云南省结合开展主题教育,专项部署“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行动,将其作为全省“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的6件重点事之一,制定一系列务实举措,精准落实关爱行动。

“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王宁在信中说,全省上下已行动起来了,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和社区建“幸福食堂”,90%的城乡社区有“儿童之家”,很多老人就餐、儿童托育有了着落。

【2】昆明市呈贡区乌龙街道春融社区开展老年人帆布包绘制活动。春融社区供图

昆明市呈贡区乌龙街道春融社区开展老年人帆布包绘制活动。春融社区供图

针对“一老”,2023年,云南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改造建设100个街道(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增护理型床位5461张;支持全省60个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开展1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7.2万人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1.42万个。

作为旅游大省,云南还与13省(区、市)建立旅居养老联盟,开发四条旅居线路,推出50多家高品质旅居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七彩云南·养老福地”品牌。

【3】在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龙泉社区儿童之家,小朋友们正在画画。韦维摄

在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龙泉社区儿童之家,小朋友们正在画画。韦维摄

针对“一小”,云南实行系统化、台账化、信息化动态管理,持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服务。2023年,云南省民政厅开展两轮走访关爱行动,帮助1.17万名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连线”,为困境留守儿童发放爱心物资5万余份。同时,云南省民政厅联合省教育厅印发《云南省留守儿童数据摸底排查工作方案》,将排查出的33.4万余名留守儿童信息全部录入信息系统。

一老一小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2024年,云南将持续健全相关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为“一老一小”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并明确提出“双提升”: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质量。

联动带农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春日里,风和日暖,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山清水秀,田畴沃野,尽显生机。

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由于历史原因,加之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这个村落中的一些人曾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近年来,依托佤族特色和田园风光,司莫拉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逐渐过上好日子。2023年,司莫拉佤族村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2万元。

【4】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购买当地特产。人民网记者-李发兴摄

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购买当地特产。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这不,今年春节前,成立快4年的司莫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向61户家庭发放了分红资金30多万元。这是合作社成立后连续4年向村民分红。

从司莫拉佤族村的变化能看到云南乡村的变化。

【5】花农在采摘鲜切花。人民网记者-李发兴摄

花农在采摘鲜切花。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王宁在信中说:“我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品,以及水果、鲜花、中药材种植等,把乡村资源变成特色产业。”

要促进老百姓持续增收,就要有健全的联农带农机制。近年来,云南省把强化联农带农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全省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联农带农能力持续提升。给网友的回信中,王宁专门提到了孟连县“334”联农带农机制。

牛油果被誉为“森林奶油”,普洱市孟连县自2007年引进牛油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超10万亩。

村民在采收牛油果。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村民在采收牛油果。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为带动农户共享发展成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孟连县探索建立了“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即农户土地入股获利30%,技术企业以种苗和技术入股获利30%,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共同获利40%,助力产业发展,促进百姓增收。

“家门口”就业 挣钱顾家两不误

春风吹拂,生机勃发。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永定镇云龙村委会,云南旺悦莓农业有限公司的1200亩蓝莓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大棚里忙碌。

在距离基地2公里的地方,就是永仁县零工市场云龙服务站“幸福里”社区。这是永仁县围绕产业发展,破解企业用工难而建设的4个产业工人服务站之一。这一社区平台,王宁在信中也专门提及。

这个社区可以容纳120人食宿,社区内设有员工宿舍,配套食堂、洗浴室、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并统一配置了床单被褥、热水器、蚊帐等生活用品。

【7】工人在“幸福里”社区食堂就餐。-张桂伟摄

工人在“幸福里”社区食堂就餐。张桂伟摄

“基地需要大量务工人员,通过‘幸福里’社区劳务平台组织临时务工人员到基地,我们用工就不愁了。”云南旺悦莓农业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夏运铁说。

近年来,永仁县发挥“国投劳务+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的优势和作用,以村小组为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搭建“幸福里”社区平台,定向为企业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提供服务,在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去年,云南74.3%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今年,我们还要坚定不移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实。我们认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不仅要让来云南的人们体验‘有风的地方’,也要让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样样好’。”王宁表示,云南将不遗余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期盼的事,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相关新闻:

幸福有“数” 看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