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用一杯咖啡的时间 体验普洱的“松弛感”

尹馨
2024年01月16日14:39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驱车从云南普洱市区出发,20多分钟后,便来到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

普洱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建在半山腰,原木风格装饰,简约、开阔、明亮。透过十多米长的露台,尽可将漫山浮岚暖翠收入眼底。

庄园主理人华润梅正在吧台前忙碌,黑白花纹的大理石台面上,咖啡机、萃取工具一字排开,庄园自产的咖啡豆也封存在透明玻璃罐里,供游客品鉴。

普洱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的室内咖啡店兼具专业性和设计感。人民网 尹馨摄

普洱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的室内咖啡店兼具专业性和设计感。人民网 尹馨摄

“松弛感”是许多业内人士对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的评价。华润梅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室内设计,庄园的设计理念自然加入了许多她个人对咖啡的理解:“灵感源自晾晒咖啡的传统玻璃房,装饰材料来源于废弃的麻袋和咖啡渣。我希望表达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让这里成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

某种程度上,这座庄园是三代咖啡人共同事业的情感联结,大开河村的故事也成为近三十年来云南咖啡产业的一个缩影。

大开河村从1988年开始种植咖啡,是普洱最早种植咖啡的村子。长期以来,普洱咖啡产业一直偏重一产,二三产业发育不全,以销售低价原料为主,附加值不高。

2009年,华润梅的父亲成立大开河咖啡专业合作社,有社员50户、咖啡种植面积7000余亩。2014年,林润经贸有限公司成立 ,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带领咖农走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5年,华润梅大学毕业,彼时云南咖啡口碑并不好。“品鉴会上,我总会遇到外地客商戴有色眼镜评价云南咖啡,咖农也缺乏话语权……所以我决定作出改变。”

“思茅区有机咖啡庄园”的建设自那时开启。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大开河村的咖农们着力改善咖啡种植环境,保持人工除草、施有机肥、建设优质的咖啡大田。经过几年的努力,其中约1000亩已于2018年取得欧盟有机认证,每年可产优质咖啡生豆100吨。

【图1】云雾之间的普洱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云雾之间的普洱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传统的加工方式迎来了改变。位于庄园中心的大开河咖啡脱壳厂整洁宽敞,两台色选机能够保证每年加工生豆的质量稳定。合作社还培养了专业的采摘团队,将红果率从65%提高至95%。

在咖啡市场迎来机遇的同时,华润梅的创业步伐也在加速。众多咖啡爱好者来到普洱溯源,甚至有投资人、旅行社找到华润梅合作,定制旅游路线,普洱大开河泰富来咖啡庄园成为普洱市以“精品咖啡+休闲游”为定位的“咖旅”融合发展的优秀代表。

“好的豆子是咖农的底气,我们不仅要自信,更要将普洱咖啡的故事讲出去。”在“农旅融合”想法的驱动下,华润梅从2022年开始对庄园进行改建。

敲掉多余的墙体,打通内部空间,建造景观眺望台,增加原木质感和咖啡主题装饰……就连咖啡脱壳厂也重新粉刷了外立面,与整体格调更加适配。

在山坡的延伸处,悬空支起一个平台,用咖啡渣和回收的废弃物搭建起“月球冥想屋”。将庄园“新咖农”的想法与设计师的巧思结合,多角度的不规则圆形窗呈现出质朴而文艺的气息,咖啡与泥土相拥,远山和晴空被定格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

附近村子的咖农和来访的旅人,可在这里闲坐歇脚,也可以打卡拍照,或是什么都不做,只为清谈冥想。“咖啡是包容的。我希望通过咖啡店的空间载体,把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华润梅说。她也在尝试着开发各类原创周边,与文创公司、服装品牌合作,以咖啡为媒介,做出颇具“文艺范”的书本、纸张、帆布包……

【图3】早晨游客可在露台上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山间风景。人民网-尹馨摄

游客可在露台上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山间风景。人民网 尹馨摄

和华润梅一样,更多普洱的咖啡庄园也开始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咖啡+文旅”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2023年1月至10月,咖啡产业带动普洱市就业25.7万人,带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

在华润梅的设想中,未来,大开河片区将会出现咖啡庄园综合体,多家庄园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少数民族文化展厅、咖啡博物馆、咖啡主题住宿等新业态也将逐渐成熟。新的共享空间里,远方的客人可以真正放下生活的压力和旅途的奔波,享受一时半刻的属于自己的咖啡时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