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昭阳:多措并举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着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推动新时代“昭通印象”成为展示对外形象的靓丽名片。
理论宣讲育思想
理论宣讲是加强理论武装、传播党的政策、广泛凝聚人心的一种重要形式。昭阳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坚持“团”“队”(银发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结合,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以来,昭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政策理论宣讲2000余场、“深化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政策宣讲100余场次。昭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声筒”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得昭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一等奖、云南省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志愿服务惠民生
昭阳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场所,组织志愿者开展婚育新风、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法律咨询、医疗帮扶、助学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 2023年以来,昭阳区志愿服务总队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讲、婚前集中培训、讲座等40余场次,培训群众1600余人。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帮扶挂钩和网格下沉志愿服务宣传250余次、开展科学普及志愿服务活动659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172场;文化文艺培训志愿服务活动220余场,全面助力昭阳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促发展
昭阳区通过“三强化三提升”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截至2023年,昭阳区已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15个、区级文明村(镇)85个。
昭阳区通过“绿美行动”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乡村振兴挂钩帮扶、网格挂包下沉等方式,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另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提技能、促就业”为导向,推动乡村振兴和重点产业发展等需要开展职业培训,实现有培训意愿劳动力100%培训全覆盖,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46期6106人,培训合格4987人。 此外,昭阳区还组织文化文艺志愿者开展“送戏曲进乡村”“千场惠民进乡村”、送对联、书画等文化文艺活动1000余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村(居)规民约树典范
充分发挥村(居)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道德引领示范的积极作用,昭阳区引导各村(社区)村(居)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广泛听取村(居)民意见和建议,立足实地、科学制定村规民约,确保村规民约接地气、有温度、行得通。
通过组织开展“寻找最美村规”活动,分别向上级文明办、民政局推荐“最美村规”21篇,向省级相关部门推荐上报青岗岭乡白沙村“最美村规民约”。
昭阳区还全面开展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工作,青岗岭乡白沙村、苏家院镇迆那村、永丰镇三甲社区等把新时代“昭通印象”“六种良好风尚”相关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内容建设中。布嘎乡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宣传教育群众树立良好风尚,践行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炫富攀比等丑习陋规。(李仁璐)
来源:昭阳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