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视点

数字化“雏鹰”展翅飞

2023年11月23日10:37 |
小字号

“恭喜白韬在云南中烟第二届信息化岗位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掌声中,来自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的选手白韬接过奖状,这一好消息也几乎同时传回了车间,鼓舞了车间数字化小组成员。

卷包二车间青年在各类数字化竞赛中崭露头角。

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青年在各类数字化竞赛中崭露头角。 曹珏摄

吹响集结号

时间倒回两年前,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的大部分青年员工经过培训培养,已经能在机台独立完成生产操作.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大家都感到迷茫。与此同时,另一群青年员工已进入车间设备修理、综合管理等岗位,熟悉车间设备。他们都认为应该借着工厂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生产问题。于是,一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追求聚在了一起。

数字化小组成立以来,组员们一起“手搓”过设备的数采,在“辅料双适应”项目中监控过辅料和设备运行数据,搭建起了车间的“数字方舟”,做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生产看板、质量看板……

“车间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创新平台,我才能如此迅速地将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车间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自己的数字化作品。”青年员工王薇在短短两年的数字化工作中,已经成长为了车间信息化工作的骨干力量,拥有着精湛的编码技巧和深入的软件架构知识,肩负起车间统一管理平台“数字方舟”开发的重任。

啃下“硬骨头”

“这个问题不是前端不能解决,而是底层数据处理时就没有到位。”“能帮我看看‘数字方舟’的用户端为什么会在导出模板路径上出现这个错误吗?”……小小的办公室里,小组正干得火热,大家根据专业分为三个不同的攻关方向,相互帮助,携手共进。数据处理小组做好数据的“清道夫”,把海量的数据变成可供挖掘的“资产”;可视化小组当好信息展示的“装点人”,让枯燥的数字成为翩然于方寸间的“游龙”;应用开发小组带头成为融合创新的“探路者”,将业务知识融入到信息化流程中。数据、应用和看板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相互衔接,达到了协同工作的最佳效果。

正因为有了平日的积淀,当工厂今年开展“盒条件”关联项目时,数字化小组成员才能深度参与其中,设计出关联技术方案,并用数据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青工成长为车间数字化发展攻关的重要力量。

青年员工成为车间数字化发展攻关的重要力量。张熠摄

立好“风向标”

在红塔集团青创中心,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正严肃认真地盯紧教学大屏。“各位师弟师妹,两年前我也同你们一样坐在桌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忐忑,如果我的分享能让你们对今后的发展有一点清晰的想法,那就是我今天讲课最大的收获,车间的兼职数字化小组欢迎你们加入!”正在给新员工们授课的段霁珂有感而发。刚入厂时,作为新员工的段霁珂,就是从师兄师姐的口中对数字化产生了兴趣,从此踏上了数字化研究探索的道路。

“王子涵拿到了玉溪卷烟厂第一届工业电气数字化竞赛的第一名。”“白韬和王薇分别拿下了云南中烟第二届信息化岗位技能竞赛大数据应用组的第一名和统一平台应用开发的第四名。”在这样“传、帮、带”的循环往复中,车间数字化生力军崭露头角,数字化工作焕发出蓬勃生机。当年的车间新人也成长为和师父一样的“领头羊”,带领新一代的车间信息化人才向前迈进。

云南中烟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的数字化的“雏鹰”队伍仍在加速前行中不断壮大,奋勇向前的“鹰”眼神锐利,盯紧方向;精诚团结的“鹰”爪尖喙利,时刻出击;潜力无限的“鹰”紧随其后,蓄势待发。数字化“雏鹰”队伍,正翱翔于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展翅欲飞。(王薇、张晓霓)

来源: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