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云南广南:“万名人才”兴“万村”产业

2023年11月20日16:21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充分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释放人才红利,助力广南乡村振兴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八宝田园综合(图片来源: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八宝田园综合体。广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示范引领带动,培育本土人才

进士故里,书香革假。在广南县莲城镇大革假村走集文化教育、乡村美景、农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发展路子,慕名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村庄变景点”,这个改变离不开退休返乡教师陆华岳和村党支部书记王曙光的贡献。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陆华岳和王曙光以“进士故里,书香革假”为主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挖掘和整理保护大革假村“一门三进士、四举人、廿六贡生、进士后人投身解放事业”等历史文献和非遗建筑,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对村内各类农产品、文化产品进行文化包装,打造“进士村”产品品牌,带动村民收入增长近万元。

这是广南县在挖掘培育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范例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来,通过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银发先锋”和“干部规划家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广南县已实现874名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全覆盖帮扶全县177个村(社区)。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统计在册乡土人才11.35万人,在积极引导各类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实地考察、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同时,精心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经营管理技能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6期培训党员群众6492人次。

六郎城贡斛院(图片来源:刘雪丹)

六郎城贡斛院。刘雪丹摄

人才引进推动,强化智力支撑

“我家柑橘种了大约70亩,在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邓晓玲的指导培训下,解决了黄龙病、挂果率低等问题,今年大概产量是100余吨,收入可达20余万元。”广南县堂上柑橘种植大户张贵生开心地说道。

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人才力量,广南县13个乡(镇)28个行政村得到59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在深化沪滇帮扶协作、人才研修机制的同时,持续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每名县处级领导联系1至2名专家人才,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家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外地专家联结本土新型经营主体87户,结对帮带本土技术人员127人,建立专家工作站3个,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个、攻关技术难题10项。以国家科技特派团顾问、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专家等为广南特色产业八宝米种质资源收集引进、八宝米品种繁育等提供技术指导;中药材组专家高江云,在广南攻关铁皮石斛“真菌直播”育苗新技术,课题成功申报为科技部支持项目,获批项目推广经费268万元,推动广南铁皮石斛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牙龙村(图片来源: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牙龙村。广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项目平台联动,释放人才红利

“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就必须为专业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谈到搭建舞台,发挥人才作用,广南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谭海云信心满满。

在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百余名各类人才通过“嵌入式”服务进入到“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各个环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将经营范围向二三产业扩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村级综合发展单元。

而在广南县六郎城村,以“产业+旅游”模式为支撑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得益于2014年广南县为鼓励特殊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发展的政策,周艺畅以离岗创业方式脱离公职创办广南县某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原生态铁皮石斛产业开始做大做强,实现种、产、销全产业链发展,“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自2022年1月1日试营业以来,共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约720万元,门票、餐饮等综合收入约1880万元,有效带动了560余人的就近就业。

得益于各类人才作出的贡献,截至目前,广南县肉牛综合产值27.99亿元,同比提高26.67%;实施八宝米核心区八宝米种源繁育基地400亩、示范基地3000亩,药材基地8.52万亩,堂上农场3000余亩早熟柑橘产值预计达1800余万元,果农户均增收12万元。(刘文龙、陆仲文)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