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又幸福的村庄——
云南宣威采云官寨的蝶变之路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现在就好像生活童话里的村庄。”村民朱赛云口中所说的“童话里的村庄”,正是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乡采云官寨——当地依托乡村振兴而打造的示范先导样板村。
采云官寨咖啡厅。
尝到甜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官寨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1公里,距宣威市区85公里,有村民75户291 人。自从被列为宣威市乡村振兴示范先导样板村打造之后,官寨村也改名为采云官寨。
“乡村CEO”李东飞介绍:“我们将‘采云官寨’进行品牌化运作,目前正在注册商标。”
11月12日,是采云官寨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建成开园的日子。村里唯一一家咖啡馆生意爆棚,主管张路近忙前忙后,时不时会替咖啡馆歌手暖暖场。
“不是今天开园生意才好,咖啡馆开张二十多天,营业额已超过四万八千多元。”张路近边制作咖啡边介绍。
“六月前还拆得乱七八糟的,六月后一天一个样,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看,很是羡慕。”村民朱赛云坐在自家二楼的露台上,连连感叹,“以前种地,一年喂两头猪,一头自己吃,一头卖出,三四千块钱就是一年的收入。现在一个月的收入能抵得上过去一年。”
李东飞介绍,采云官寨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运营管理公司”的运营模式,全村75户都是合作社的股东。除去经营成本,公司所得2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25%留作村集体经济,50%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5%用于村公益事业,村民有业态收益、分红收益、务工收益。“仅改造期间,我们已有21位村民每天能拿到150元的务工收入。”
采云官寨村一角。
在石头上“做文章”,既要土气,又要洋气
采云官寨是一座“长”在石头上的小山村,石山、石头、石路,都是这里殷实的“家底”。
“石头是我们设计改造的元素,黑白是主色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风格打造。”采云官寨改造设计师何亚娟说:“我们每一个改造设计的场景,都是在保留传统农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元素的景观改造。”
踏着石阶,移步换景。村落庭院,除了花、景观树,还有白墙上吸人眼球又很治愈的文字,就连咖啡馆的水单,文字也很走心。
“刚开始,村民也不知道我们会改造成什么样子,直到几家样板做出来后,大家便自发跟上来了。”何亚娟说。
采云官寨草坪音乐会。
靠“景”生财,靠“家”把客人留下来
“过去的采云官寨,高山峡谷锁住村庄的出路,村里人外出打工,就不想回来了。”回顾过往,村民有苦说不出。杭瑞高速公路的建成改变了历史,如今的采云官寨,依托陆地观光电梯、云端玻璃桥、玻璃观景台以及国家AAA 级尼珠河大峡谷景区的资源优势,借“景”生财。
当然,采云官寨的改变离不开有好的领路人,他就是普立乡官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治国,他曾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先进个人、宣威市优秀共产党员。
说起当初建设之难,李治国记忆犹新。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他不仅掏心窝地给群众做思想上的工作,还带着村民“走出去”学习、考察。
李治国本来在昆明创业也发展得很好。选择回来,他有自己的想法:“外面虽有‘青枝绿叶’,但毕竟不是我的根,与其在外面闯荡,不如回家带领村民致富。”
“采云官寨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要用‘家’的温暖把客人留下来。”为此,李治国和采云官寨经营负责人为村民请来培训老师,从穿衣住行开始“手把手”,目前已经培训了6场。
“选择来奋斗,就是看好这里的天然资源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政策的加持。”在外省读大学,就业也在沿海城市的李东飞说。
采云官寨游客接待中心。
“大姐,快一些,这桌再添一碗肉。”“你们多吃点,这个猪是喂玉米长大的,新鲜好吃。”采云官寨一家客栈的老板娘热情招呼着客人。她介绍说:“不管是淡季还是旅游旺季,我们都不多收费,人均15~20元。”
临近黄昏,歌手大鹏为客人献唱《幸福着》,“让我们笑得就像花儿一样,让我们跑得就像风儿一样,让我们牵着双手飞翔在这美丽又寂静的村庄……”(高瑞、浦友文、周政、李东飞 徐兴敏 文/图)
来源:宣威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