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云南安宁八旬老人巧手“剪”出民族团结情

曾智慧
2023年10月31日08:1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云南省安宁市国土面积1301平方公里,总人口49.14万,辖9个街道、102个村(社区),517个村(居民)小组,有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回族等民族,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6%。

在掀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热潮中,安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期间涌现出的民族团结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他们以身作则、引领风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本网将撷取部分典型代表,展示他们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精神和实践,讲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安宁故事”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56个民族,56张剪纸,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南安宁一位老人的指尖“绽放”。

走进云南省安宁市金方街道晓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拾级而上,四楼非遗传承室内摆满了题材多样,栩栩如生的非遗剪纸作品,历史人物、文学场景、山川风貌、花鸟鱼兽……无不彰显着作品创作者的高超手工技艺。

今年已是81岁高龄的耿明府老人讲起自己的作品时如数家珍,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是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作品。作品被精心装裱起来,悬挂于走廊最高、最显眼的位置。

生于多民族聚居地,长于多民族聚居省份,耿明府说,希望能用剪纸的方式来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

“为此,我的剪纸里还藏着一个秘密。”耿明府表示。

种下热爱剪纸技艺的种子

耿明府的老家位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茂山乡太平村,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生活着汉族、彝族、苗族等各族同胞。

儿时,只要一看到邻居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出门,他总会跑上前研究一番。蝴蝶纹、鸟纹、鱼纹、虎纹……绚丽多彩的图案,经常让他挪不开眼。

“要先用棉纸画好图案,再用剪刀剪出形状,最后再一针一线照着绣上去,非常精致。”耿明府心想:“要是我也能剪出这么好看的图案该多好啊!”

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剪纸就在他小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后来上了初中,学校里来了一位美术老师,水墨画、毛笔字、剪纸样样精通,耿明府非常喜欢。尽管只跟着老师学了一周的时间,但这些传统艺术却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一折、一画、一剪、一翻,窗花、动物等精美的图案就跃然纸上,灵动极了。

工作以后忙于生计,让耿明府将学习剪纸暂时搁置,但在他内心深处,对于剪纸的喜爱一直没有消失。

重拾剪纸 作品被选送出国参展

1997年,耿明府退休后,把家搬到了安宁市金方街道晓塘社区,他有了更多时间去重拾自己的爱好,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去自学、摸索。

一次机缘巧合,耿明府的剪纸作品被安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一位领导发现,并推荐其作品参展。《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八仙过海》《云南十八怪》等,耿明府有多件作品获得省、市级表彰,作品《祥瑞中国龙》由云南省文化促进会送往马来西亚交流展览。

2014年,耿明府成为了安宁市非遗剪(刻)纸传承人。

“在脱贫攻坚期间,我看到很多扶贫队员与村里的各族群众吃住在一起,村庄旧貌换新颜,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我非常感动。”耿明府说,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老党员,他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通过剪纸的方式展现各族群众一同发展,一同奔赴美好生活的喜悦。2019年,他决心用剪纸艺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找图、画线条、剪轮廓……耿明府决定先从创作云南26个民族的剪纸开始做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各族群众的服饰、使用的乐器、跳的舞蹈不尽相同,我需要搜集这些特征,将每个民族的图案绘制在蜡光纸的背面,再用剪刀剪成型,细微复杂的地方用刻刀细琢。”

为了表达出喜庆的氛围,每个民族的剪纸造型,耿明府都选择用一男一女去诠释,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创作难度。如何让男女动作彼此呼应而又灵动?舞蹈动作该如何设计?服装的区别如何体现……这些都得提前考虑。

那段时间,无论是在社区工作室,还是在家里,总能看到一位白发老人专注的身影。剪刀勾形,刻刀细琢,纸屑飘落,一个个粗糙的轮廓开始逐渐变得清晰。

四个多月后,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有了这些经验,耿明府随后做其他少数民族形象的剪纸时就顺手多了,仅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作。

那一张张如石榴般鲜红的纸上,民族文化与剪纸艺术生动相融,展示了一个各族群众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赞歌。

至于这两幅作品中藏着的小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耿明府指着剪纸下的黄色衬纸,微笑解释:“你凑近点就会发现,这张黄纸上的花纹是龙,寓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