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张漫画 记录他们与候鸟迁徙的故事

地处哀牢山腹地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马街镇森林植被茂密,不仅野生动植物种类多,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白露节气过后,成千上万只候鸟穿梭于灵山秀水间,形成“百鸟朝凤”的奇绝景观。
这背后,有一群护鸟人默默守护。他们以前打鸟吃鸟,这些年在党委政府引导下爱鸟护鸟,当地有名的打雀山如今成了人尽皆知的“护鸟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在这里时时上演。
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我们通过一组漫画了解一下这群护鸟人与候鸟的故事。
深夜,莽莽群山,大雾弥漫,成千上万只候鸟从远处飞来,遮天蔽日,声震长空。鸟儿们危险的旅程开始了。
早年间,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彝家群众常在山林里放起篝火,后边架起大大的网兜,手里拿着长长的竹竿,等候候鸟的到来。
候鸟们看到火光,纷纷凑过来,大批大批撞到网兜,或者被彝家群众手里的竹竿击落。
村民们将捕到的鸟儿装到背篓里背回家中,用盐浸风干后,做成一串串的鸟肉“干巴”,留着一整年慢慢享用。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力度,为候鸟迁徙护航。工作人员常到老百姓家里走访,带着资料,对老百姓进行普法教育。
公安机关严打密防,多措并举,遏制各类非法捕猎、交易野生鸟类行为。
护林员拄着木棍、带着水壶,朝而出、暮而归,在山林里巡逻。
各级党委政府还在山林里布设视频监控、红外相机,弥补人工巡护难以到达区域及视频监控盲区,更加有效地监测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活动情况。
党委政府建立爱鸟护鸟基地,宣传普及爱鸟护鸟知识。
由于措施得当、保护有力,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变,打鸟的陋习渐渐被革除。此前打鸟、吃鸟的村民变身护林员,用心守护候鸟迁徙通道。
慢慢地,保护候鸟的理念在老百姓心里扎下根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鸟护鸟行列中。
今年9月27日至9月29日,马街镇将举办以“护千年鸟道 探哀牢秘境”为主题的云南南华首届哀牢山护鸟节活动,旨在推动爱鸟护鸟成为更多人的一种意识、化为一种行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上不断前行。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