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墨江:数字化赋能实现“墨上花开”
“第一批25万株向日葵年底就能产出,产值达112.5万元。”2022年11月的一天,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癸能村党总支书记王乾山指着山坡上洒满阳光的向日葵花田激动地说,“这268亩土地原是临近铁路修建时的弃土堆积场,现在以8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至联村公司,再以1000元/亩的租金供给龙头企业,提取其中200元/亩作为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如今,25万株露天向日葵如约投产,花卉基地成为市民、游客网红打卡地,当年引进项目当年建成投产一度被传为佳话。
王乾山提及的龙头企业,是上海援滇干部按照“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产业协作模式,引进的拥有多个等品牌,粉丝量突破1400万,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墨江县数字花卉产业(二期)建设项目奠基仪式举行。
数字化赋能实现“墨上花开”
走进种植大棚里,一阵阵凉风袭来,工人们正在定植绣球花苗。花卉种植基台上整齐排列着供水、供肥的滴灌管道,大棚内感应器和棚外的小型气象站不停地提供着水、肥、温度、湿度等指标的动态数据,这些都是智能化生产的科学依据。在基地总控室里,监控视频可以切换到任意一个角落,所有指令可以在大屏幕或手机上完成。自今年5月4日起,首批大棚花卉开始定植,目前已经完成3个大棚3万多株绣球花苗种植,这也标志着墨江数字花卉智能种植大棚正式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墨江县结合数字花卉的技术优势,依托临近墨江火车站的区位优势,有效整合周边土地、村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展订单式露天花卉种植、合理布局观光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打造集餐饮、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琉璃花海,实现“墨上花开”。
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种植的向日葵。
先进技术凝固“永不凋谢的美好”
距离种植大棚不远处的永生花加工厂已于4月29日奠基,该项目是2023年墨江县东西部协作首个正式动工的重点项目,也是继2022年生鲜花种植项目产业链配套的关键环节。据了解,目前我国永生花70%用于出口,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园区负责人介绍:“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建设的永生花加工厂,引进国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采用浸泡法、吸收法2种工艺加工永生花半成品,达到消防、环保控制标准和国际一流市场标准,加工效率从7至15天出花提高到1天出花。”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花卉产业园将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在墨江县成立永生花特色研究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等,为墨江永生花加工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永生花之乡”或将成为墨江县继“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五位一体”增加“五金”收入
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在上海市金山区、普洱市墨江县的全力支持下,经援滇干部不懈努力,已引进5家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产业园,争取通过3—5年的持续聚焦投入,将数字花卉产业园建设成集种苗孵化、生鲜花种植、永生花加工、花卉文旅、创新研发“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怎样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群众稳定增收,是东西部协作的重中之重。沪滇协作双方按照以“龙头企业+联村公司+村集体经济+群众”为发展构架,积极探索互利共赢新路径,促成获得“租金、股金、薪金、佣金、现金”,以“五金”收入打造东西部协作新典范。比如:帮扶资金入股,村集体组织获得“股金”。按照“龙头企业+联村公司+村集体经济”模式运行,签订15年租用合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上海帮扶资金1500万元入股龙头企业,每年固定分红上海帮扶资金总额的8%,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每产出一株鲜花返利联村公司0.1元,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共增加30万元收入。“股金分红+鲜花返利”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订单回购产品,群众获得“佣金”。通过数字花卉示范带动引领,按照“订单回购、公司提供种苗、种植技术”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种植露天花卉。一期计划订单种植3500亩,按照5000元/亩测算,每年至少可以带动农户增收1750万元;随着二期、三期项目投产,群众获得的佣金,将大幅度增长。
沪滇协作立足墨江县自然资源禀赋,发挥地处北回归线、光照水土良好、四季皆宜种花的比较优势,建设数字花卉产业园,铺就一条花式群众增收致富路。预计今年实现第一产业产值350万元,第二产业永生花加工产值3000万元,未来3—5年二产加工产值将突破5亿。同时,数字花卉产业园区还将吸纳300名当地劳动力就业,在滇沪协作机制的推动下,墨江县在加快推进数字花卉产业建设和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从而推动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王磊、李守富 文/图)
来源: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