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时政

昆明市加快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

2023年03月23日08:38 | 来源:昆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昆明市加快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

2023年3月24日至26日,以“版权新动能 春城新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将在昆明拉开帷幕,实现云南省版权专业展会“零的突破”。

回顾过往,近年来,昆明市版权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全市范围内共有版权工作服务站近20家,版权作品登记量占全省近一半……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的举行,立足南亚、东南亚,对昆明市加快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贸易基地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昆明版权行业大有可为。

提高登记质效

版权作品登记量占全省38%

以版权点亮传统文化,以版权激活创造源头,以版权推动科技创新。近年来,昆明不断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一批文化产品及品牌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昆明的版权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成效显著:版权保护体系不断健全,版权作品极大丰富,版权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版权意识显著增强。文化与版权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激荡,彼此滋养。

近年来,昆明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联动各级各部门推进版权保护工作。例如,2022年,昆明市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大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力度;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版权保护工作的通知》,确保青少年版权保护季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我国版权作品实行自愿登记制度,积极开展著作权登记,取得登记证书,是享有著作权的有效凭证。因此,积极开展著作权登记的相关宣传、培训,让更多著作权人知道登记渠道;通过云南版权网作品登记系统进行著作权登记,在国家版权保护中心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等举措,显得格外重要。

2019年12月,云南省版权登记系统上线,让广大著作权人可以不用到登记大厅填表和递交各种申请材料,通过云南版权网就可完成版权登记的做法,得到广泛好评。自云南版权网登记系统上线以来,昆明市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全市版权从业人员的作品登记水平、登记数量都得到极大提高。

2022年1—12月,云南省版权作品登记数量共51538件。其中,昆明市版权作品登记量达19616件,占全省登记总量的38.06%,版权作品登记不论是量还是质均有显著提升。

互联网时代,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积极开展软件版权保护、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同时,昆明市积极鼓励企业及个人开展软件著作权登记。以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浪潮之下的昆明报业传媒集团为例,近年来,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软件著作权登记与保护工作已成为集团助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昆明信息港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昆明市技术服务中心。截至2022年底,该集团共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112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1项。

强化版权保护

打击侵权盗版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盗版书籍错漏百出、盗版电影品质低劣,难以带来良好的阅读与欣赏体验,还会侵害正版作品的著作权,阻碍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昆明市高度重视版权执法监督工作,在积极开展日常检查、巡查的同时,还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2020年,昆明市查处“4·10”销售侵权盗版出版物案。案件从接到线索到调查取证、定性移交仅用一周时间,体现了昆明市在打击盗版方面的办案效率及查处决心。通过多起案件的破获,昆明市五华区新闻出版(版权)局获国家版权局2020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奖励,五华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严海云获评国家版权局2020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黄振、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王德刚、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月牙塘派出所杜冏明、昆明市人民检察院牛叶姣、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郭佳共5人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激发全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热情的同时,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因“一墩难求”,也让盗版冰墩墩频繁出现。为此,昆明市积极开展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共检查实体单位188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665人次,坚决查处侵权盗版行为。

近年来,昆明市通过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冬奥版权保护、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专项集中行动,共立案查处著作权侵权案件23起。2020年—2022年,市、县两级共出动执法人员36649人次,其中2022年立案查处案件12起,查处案件数量居全省第一。

提升服务能力

版权工作服务站已近20家

昆明市持续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和版权服务工作站建设,近年成功申报全国版权示范单位1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2家、云南省版权示范单位3家、云南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1家,全市范围内共有版权工作服务站30余家,为昆明市推进版权登记及服务、开展培训活动等提供了便利。

2022年,全省首批版权登记服务站之一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获得了全省优秀版权工作服务站称号。自2019年以来,该协会针对大多数文化内容创作者只侧重对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忽视对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保护等问题,专门成立专业委员会,制定便捷申报流程,委派专业人员定向拜访企业,对知识产权(版权)进行梳理和免费登记,并通过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培训、宣讲等活动,提高文化内容创作者的版权意识。

借助中国昆明“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通过与优秀的著作权人签约、为著作权人提供版权落地和版权转化以及与大品牌进行版权授权等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协会共完成著作权登记7694件,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

除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外,昆明市目前拥有近20家版权服务工作站,广泛分布于全市的出版社、文化传播公司、文学艺术联合会,为昆明市做好版权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打造聚合平台

探索民间文艺版权保护

为发挥当地民间文艺资源的独特优势,探索创新民间文艺领域版权工作业态、模式、机制,提升全社会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意识,加强民间文艺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对民间文艺的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正在全国快速推进。

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文脉悠长、星光璀璨,作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中心和交通枢纽,这里资源高度集聚,拥有丰富的版权资源,版权保护与价值开发、对外交流合作有着广阔空间。

昆明拾翠国际民艺园区作为全国和全省的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

走进位于昆明氧气厂旧址的昆明拾翠国际民艺园区,造型精美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创新设计的非遗民艺作品,让市民与游客获得了独特的文化体验。为积极发挥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的作用,该园区对具有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企业和个人,从空间、服务、销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全面推出“N+”服务系统,构建了文创园区生态信用数据管理服务中心,从公司管理、财税、信用入手,帮助民艺企业转型,打造出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第一聚合平台,将民艺产业价值最大化发挥,为推动民族民间文艺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创新三级联动

让版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在每年4月昆明蓝花楹开得最美的时候,云南省都会举办全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

2022年4月,围绕“全面开启版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的主题,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版权局联合昆明市委宣传部以及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盘龙区委宣传部,共同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最美蓝花楹 版权伴你行”线下宣传活动,创新实现省、市、区三级联动,以花为媒,让版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昆明托管磨憨后,为促进磨憨—磨丁合作区的新闻出版、版权、电影、广电各项工作,昆明市新闻出版(版权)局主动作为,将版权工作触角延伸到边境,积极联合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形成合力。

释放开放潜能

推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效能,全面彰显内引外联效应。

全球化时代,开放与合作对创新至关重要。昆明市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国际经济合作优势明显,版权产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保护创作者创作热情与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昆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昆明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争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抢抓“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机遇和RCEP生效、昆明托管磨憨的历史机遇,不断在版权领域强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22年,昆明市新闻出版(版权)局配合昆明市商务局,积极推进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品牌落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2023年3月24日—26日,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将举行,从而实现云南省版权专业展会零的突破。

展望未来,昆明市版权行业大有可为。

《云南省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云南特色版权产业品牌,聚焦南亚东南亚版权相关市场,借助自贸区优势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版权交流合作,定期举办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工程和版权运营体系工程,支持昆明市推进国家(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贸易基地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和版权企业,建设云南版权交易平台,力争到2025年,版权产业贡献率达到5%。

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释放开放潜能。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昆明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将进一步推进版权保护、活跃版权交易、促进版权价值转化、推动中外版权交流,为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之都、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贡献昆明力量,向世界展现版权领域真实、立体、美好的春城昆明。(杨丽菊 朱家吉)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