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云南这8个村为何上了农业农村部的“红名单”

人民网记者 符皓
2022年11月18日19:09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经各省份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推介255个乡村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中,84个乡村同时被评为农家乐特色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评选,云南有8个村上榜,其中有5个村同时被评为农家乐特色村。具体名单如下(标*为农家乐特色村):

昆明市石林县石林街道和摩站村*

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箐门口村

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勐佑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河西乡芒陇村*

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杨梅山村*

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一平浪镇大窝村*

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新寨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鸡街镇毕业红村*

这8个村缘何能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梳理它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成立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是它们共有的特性。但在其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优势方面,又各有各的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擦亮“红色招牌” 挖掘非遗民族文化

“乡愁田园一幅画、肖汉英雄一部剧、土陶古驿一首诗。”这是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勐佑村的乡村旅游特色。

勐佑村以凤庆县第一位共产党员肖朝汉的革命英雄事迹为主线,先后建设了纪念馆、红色文化走廊、党建文化广场和英雄故居,使该村成为临沧市开展红色教育的精品基地。

前往勐佑村游玩的游客。凤庆县委宣传部供图

前往勐佑村游玩的游客。(资料图)凤庆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盛,勐佑村充分挖掘茶马古道土陶文化技艺,在村里修复扩建了土陶文化体验馆,通过乡村建设人才培养和民间传统手工艺人挖掘,成立勐佑“流金岁月”土陶专业合作社,开发勐佑土陶制造体验产业,充实茶马古驿传统文化产业。

如今,感受田园水乡风光、聆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体验茶马古道的特色土陶文化,成为勐佑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品牌。

无独有偶,在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箐门口村,该村是云南省第一批革命老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战斗时经过的地方,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同时,该村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是云南著名的民歌《赶马调》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马帮文化历史厚重。

箐门口村远眺。宾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箐门口村远眺。宾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红色文化和非遗民族文化,自然成为箐门口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该村先后建设了红色文化和马帮文化长廊、拉乌山歌传习所,结合该村长达10里的百年古核桃生态观光长廊,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开展精神洗礼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盘活得天独厚自然美景 辐射带动农副产品销售

仙人桥、两仪湾、奇石滩、仙人洞……这是楚雄州禄丰市一平浪镇大窝村的低热河谷风光。大窝村位于云南中部的星宿江上游,长达17公里的河湾峡谷穿村而过,终年江水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大窝村峡谷风光。禄丰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窝村峡谷风光。禄丰市委宣传部供图

依托独特的峡谷风光,大窝村沿江开发了峡谷漂流、温泉、沙滩摩托、江边小院等多个乡村旅游接待项目,通过主打“温泉康养、江水娱乐、田园休闲”品牌,形成了17公里“沿江乡村旅游带”,远近游客慕名而来。

据统计,大窝村星宿江峡谷沿线游客年均人流量达33万余人次,车流量达21000余辆,乡村旅游收入达1420余万元。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的传统农副产品也供不应求。

与大窝村的峡谷风光不同,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的杨梅山村却以鸟闻名。

杨梅山村位于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每到冬天,成群结队的黑颈鹤、灰鹤等水禽来到这里越冬。“千鹤齐飞”“梦幻雾凇”等自然美景令游客流连忘返。

杨梅山村美景。王高祥摄

杨梅山村美景。王高祥摄

同时,这里的“红土耕耘”“万亩薯花”“麦浪滚滚”“等季节性景观,也别具一格。

杨梅山村也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民俗文化采访基地”“亚细亚水彩画家联盟写生基地”“最美乡村半程马拉松赛道”……

每年到杨梅山村休闲观光、摄影观鹤、绘画写生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多了,杨梅山村种植的优质燕麦、马铃薯等产品也随之走俏。  

特色水果支撑 产业延伸发展

年产鲁沙梨14000多吨,每公斤最高可卖到6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鸡街镇毕业红村,万亩鲁沙梨以其皮薄果大、肉厚汁多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不但如此,每年春天,毕业红村漫山遍野开满了梨花,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毕业红村一角。张宇曼摄

毕业红村一角。张宇曼摄

从梨花观赏季到鲁沙梨采摘季,毕业红村不断拓展梨产业,全力打造了“梨花+梨果+梨加工+特色旅游”的产业链条,成为远近闻名的“醉美梨乡”,有力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在水果产业上,相比毕业红村,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的新寨村也毫不逊色。

该村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阳光充足,终年无霜,是“褚橙”的发源地。

借助新平县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云南省“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的契机,新寨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11户企业,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柑橘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新寨村景观。张明坤摄

新寨村景观。张明坤摄

据统计,2021年,新寨村实现产值4.55亿元,其中328户农户种植柑橘2100亩(种植户数占全村户数的96%),实现产量2822吨,产值1918.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种甘蔗的668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万多元。

有了良好的柑橘产业基础,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路上,新寨村雄心勃勃:成立农资店,为果农提供有品质保证的农药化肥;通过合作社,逐渐做到销售价格统一,集体出售,提高群众收入;打造柑橘自还采摘园,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发挥区位优势 开展食宿接待

没有好风景,抓住区位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也是部分村的选择。这其中,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街道和摩站村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河西乡芒陇村便是典型代表。

和摩站村一角。石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和摩站村一角。石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和摩站村,该村毗邻著名的石林风景区,众多游客到石林风景区游览。和摩站村立足村子的区位优势,提出了打造旅游综合服务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特色种植体验区的发展目标。先后引进休闲农业企业7家,发展农家乐11家,民宿客栈10家,休闲农庄2个,夜间经营项目2个,带动农户就业1149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的50%,人均月增收3500元。

群众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和摩站村又继续在源源不断的游客身上动起了脑筋:进一步开发拓展民族节庆、舞蹈等名俗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风格各异、相得益彰的美丽院落,发展示范带动效应强的星级民宿客栈和地方特色餐饮,使和摩站村成为游客驻足休闲的绝佳场所……

如果说和摩站村的乡村旅游是在游客有食宿需求的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芒陇村则是靠美食吸引游客“闻香而来”。

芒陇村距梁河县城仅1公里,与梁河著名的金塔广场紧紧相依。

芒陇村街景。 张自高摄

芒陇村街景。张自高摄

毗邻县城、交通便利,芒陇村的农家乐遍地开花,形成了“农家乐一条街”,有农家乐30余家。村民以风味独特的民族美食、优质的服务吸引八方游客,成为名副其实的“梁河客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今,每到傍晚,芒陇村的“农家乐一条街”便灯火辉煌,家家客满,处处欢声,舌尖上的美味,成为游客挥之不去的”梁河记忆“。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