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昆明:猪肉价格小幅上扬

2022年09月15日08:16 | 来源:昆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猪肉价格小幅上扬

“33元/公斤、35元/公斤、38元/公斤……”这是9月以来,市民赵女士在穿金路某生鲜市场购买猪后腿肉的账单。赵女士介绍,自2022年6月下旬以来,昆明市场上的猪肉价格逐渐小幅上扬,从25元左右/公斤涨至9月14日的38元/公斤至42元/公斤。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6月28日,云南猪后腿肉价格为26.49元/公斤(当天上报的监测周报数据),环比上涨3.14%;8月31日,云南猪后腿肉价格为33.90元/公斤,环比上涨3.20%。

为啥会出现“猪周期”?

“猪周期”特指一种生产端与市场端相互作用的经济现象,具体表现为“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2018年10月,云南发现首例非洲猪瘟,之后疫情虽属于点状散发没有流行蔓延,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猪价很快掀起了一轮幅度大、波动快、时间长的变动,形成因素复杂、产销缺口大、涨跌速度快,涨跌幅度大的“猪周期”现象。

来自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19年,云南生猪存栏开始下降。2019年9月末,云南生猪存栏降至历史最低点,仅2222.4万头。2019年下半年,云南生猪出栏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上涨,且呈迅速攀升的态势,仅半年时间,就从13元左右/公斤涨至30元左右/公斤,进入“猪周期”的上行通道。

“‘猪周期’是生猪养殖行业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和逻辑。”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农村处负责人钟雨介绍,具体来说,是生猪生产及生猪价格相互影响,进而造成市场供求、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行业盈利水平、猪肉价格及市场供应。

通常这个周期可归纳为:猪肉价格上涨→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养殖户扩大产能→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亏损→养殖户减少产能→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再次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滞后期推动“猪周期”

钟雨认为,与其他食品行业不同,猪肉是云南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类产品,加之猪是生物性资产,生产过程需要一个漫长周期,养殖户增加和减少供应,都不能立竿见影,价格下跌区间叠加疫病等因素,造成生猪产能下降,还会为下一轮猪价大涨埋下伏笔。

一家养殖场的负责人介绍,从小猪到母猪,再到生仔猪,最后育成肥猪供给到市场,要16个月至18个月。即使是大型养殖场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生猪从后备母猪补栏到育肥猪出栏,大约也需14个月。这是生猪的自然生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生猪市场当前决策产生的行动,给市场和养殖户带来的结果不会立即可见,而是存在一个滞后期。当市场意识到供给存在缺口,开始扩大生产,至少需要14个月之后才有产能积累,才会改变市场供给状况,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反过来看,当市场觉察到猪肉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大大小小的养猪场或散养户,还有大量的母猪在下仔,仔猪在断奶,小猪在长大……想要用政策手段影响产能过剩的态势,也需要1年左右。“猪周期”不断上演,生猪养殖行业大起大落,生猪市场价格大涨大跌,将导致生猪生产难以健康发展。

政策扶持 市场引导

为最大程度缓解或化解“猪周期”矛盾,在最短时间内促进生猪生产快速恢复,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020年,生猪生产开始恢复。2021年,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并超过正常年份生产水平,2021年末生猪存栏达3319.83万头,同比增长6.4%;全年生猪出栏4192.22万头,同比增长21.4%;猪肉产量360.38万吨,同比增长23.6%,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均为近20年来最高水平。

随着生猪生产恢复,市场供应大幅增加, 2021年,云南生猪价格也随之下降,从30多元/公斤的高位一路下探。2022年1月,生猪价格再次下降,4月为12.14元/公斤。

面对此轮猪价上涨,各方认为,一是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带动;二是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消费的拉动;三是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谷,猪价有所反弹回升。为防止猪价快速上涨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云南正积极研究推进政府猪肉储备投放及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2022年,生猪生产在前期快速恢复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存栏稳定在高位,出栏呈增长趋势。“总体来看,猪价当前属于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波动,养殖户略有盈利。”钟雨说。 (廖兴阳)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