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公安利刃出鞘 打击跨境犯罪成效显著

438公里边境线、小路便道众多、与越南河江、老街2省9县接壤,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面临复杂的边境管控形势,打击跨境违法犯罪难度大。“利刃-2022”“断卡行动”“云剑-2021”“长城2号”……近年来,文山州公安局积极推动多个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这一新型违法犯罪,守护一方平安,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
攻坚:重拳打击涉诈犯罪
因边而生,因边而增,438公里的边境线给文山公安带来严峻的边境管控挑战。如何迎难而上?
文山州公安局以“利刃-2022”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发起断卡集群战役“清源2号”,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今年以来,文山州公安局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08起,抓获521名嫌疑人,捣毁州内窝点32个。同时,紧盯个案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重特大案件办理,截至7月,全州发生50万元以上损失大要案件16起,抓获嫌疑人47人,上网追逃12人。
据文山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群英介绍:“文山州公安局还加强技术合作,协商8家金融银行和三大通讯运营商派驻工作人员到州公安局反诈中心合署办公,与金融、通信运营商构建线索、风险渠道,提升对‘两卡’管控能力,合力遏制跨境电诈违法犯罪乱象。”
“今年以来,全州立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6.98%;损失同比下降7.81%;破案1208起,同比上升45.02%;抓获521人,同比上升68.61%,实现‘两降两升’工作目标。”周群英介绍。
文山州公安局采用“反诈奶茶”进行宣传。 文山州公安局供图
宣传:形式多样敲响警钟
“控在前、阻在先、防在初、管到位。”为坚决遏制跨境违法犯罪及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文山州公安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多措并举做好反诈宣传工作。
因网络的普及,结合群众生活逐渐向网络转移的特点,文山州公安局充分发挥“互联网+反诈宣传”的宣传防范模式,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原创短视频148条,点击量达310余万,开展反诈宣传网络直播60余场次,在线观众人数达110余万人。
线下宣传层面,贴近年轻易受骗群众的需求,创新模式,通过开展在人员密集地区制作反诈墙绘、反诈剧本杀、本地网红说反诈、反诈奶茶、夜店反诈快闪等活动,极大地吸引年轻人关注反诈知识,推动反诈宣传。尤其反诈墙绘,因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引起过往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拍照打卡,又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据统计,目前打卡人数已超过1万人,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推动市民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辨别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
“文山的每个角落都不能少了反诈宣传的声音。”文山公安积极组织开展进社区、进村组、进家门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宣传。利用农村小广场、大喇叭等方式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打击和预防进行法律宣传、政策讲解、典型案例通报,通过以案释法,揭示相关犯罪手法,及时阐明参加和组织跨境违法犯罪的严重性,教育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各类违法行为,鼓励群众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周群英介绍:“文山州公安局以科技赋能,在精准预警上下功夫,对目标人群实施语音机器人干预劝阻,主动先期处置,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一直以来,文山州公安局不断加大“金钟罩”反诈小程序和“国家反诈中心”手机应用程序的推广。截至目前,“金钟罩”注册人数137.13万人,受保护人数175.2万人;“国家反诈中心”注册47.98万人,注册率30.96%。语音机器人平均每月对10余万名群众进行点对点宣传。
预警劝阻工作也初见成效。今年4月,文山市民李女士接到00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物流客服,一步步引李女士上钩,就在聊天的过程中,文山州反诈中心预警平台收到消息,值班民警立即采取紧急电话开展劝阻,成功为李女士挽回即将被骗走的近50万元。
自今年1月以来,文山州公安局反诈中心接收电信诈骗预警信息174.05万条,成功劝阻2521名群众,累计劝阻挽损3508.2万元。
周群英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和虚拟技术发展,以后将会有难以预料的新型犯罪手段涌现出来,下一步,文山州公安局将提升精准研判、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防范方面的专业能力,全面健全“打、防、管、控、宣、督”各项机制,坚决遏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之流的新型违法犯罪的势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