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三问”杜绝“牢骚太盛”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他们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承担着基层稳定和发展的任务,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在一些基层干部中潜伏着一股不担当不作为的抱怨、牢骚满腹暗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牢骚太盛”因何故?时下,一些单位或多或少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以抱怨为乐,以满腹牢骚为常态,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然而,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责任缺失和本领恐慌。一些基层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缺少敢抓敢管、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拼劲,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沉下心来解难题,反倒怨天尤人意不平。除此之外,动辄牢骚满腹体现出的是能力不足引发的本领恐慌。一些基层干部囿于已有经验,不思进取,故步自封,面临新任务新目标的挑战抱怨连天。
“牢骚太盛”有何用?诚然,基层干部没有牢骚恐怕很难做到,但应该努力做到少说甚至不说。对基层干部来说,发牢骚是极不明智的态度,对人有害,对己无益,于事无补。对人有害,是说牢骚涣散人心,影响团结,败坏士气,不利大局;对己无益,是说牢骚不仅把自己搞得无精打采,即使干了工作也会因牢骚太盛而招人厌烦;于事无补,是说牢骚大多是一种消极的发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牢骚太盛”如何破?笔者认为可从常自省、提修养和长本领三个方面杜绝牢骚。
常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的自觉。“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基层干部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审查,自我对照,发现和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能进行针对性地提升和整改,认知正确多一分,抱怨发牢骚的空间便被挤掉一分。基层干部要“眼睛向下,低头看路,埋头拉车”,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地完成本职工作,让牢骚失去滋生蔓延的温床。基层干部低头走路的同时更要抬头看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缺“钙”,就容易出现思想滑坡,基层干部应当把理想信念入脑入心,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锤炼自身党性意志,真正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牢骚抱怨自然无所遁形。
涵养“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那些很少发牢骚的干部,不是没有困难,不是没有委屈,而是能够正确对待,能从大局出发看自己,能着眼长远看眼前,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刻记住自己来自群众,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倾尽全力为群众谋利益,在为民造福中展现才华。千万不能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得意忘形;也不能受不得半点委屈,稍不如意便满腹牢骚。事情总得来回想想,前后想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样胸怀就开阔了,心里就豁亮了。有了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包容体谅,牢骚怪话也就得到了平抑。
勤于“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的磨炼。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基层生活枯燥乏味、出行不便。但总要有人到艰苦的地方去,总要有人为之负重前行。基层干部要把吃苦当作人生路上的历练,放下架子积极融入群众,扑下身子热爱这片土地,解决民生的痛点、群众的期盼,才会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中锤炼本领,才能在平凡工作中铸就不平凡的人生,不负群众不负己。(陈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