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遗产全新标准拟定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建设的重要项目,是当时第一个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成功共建的项目,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糖厂”。这一工业遗产保存有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工业化制糖设施设备。
2022年,江门甘蔗化工厂成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
图为1964年江门甘蔗化工厂编制的化验操作规程,涉及对甘蔗制糖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分析实验,成为业内参考资料。
图为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分厂)保存现状。
2022年7月,《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工信部网站上进行公示。这意味着在遗产的价值理解与提取、弘扬工业精神和发展工业文化、把握工业遗址在城市发展中的动态转型等诸多方面,“国家工业遗产”将进入更为成熟、综合的管理阶段。
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衔接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至今,我国已认定了5批共194项“国家工业遗产”。
在“国家工业遗产”制度实施3年后,202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8家单位共同印发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完善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强化承载重要文化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方案也提出由工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国资委参与,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立法研究并修订《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持续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发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等重要步骤外,还鼓励开展省、市级工业遗产调查、评估、认定,从而形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方案尤其提出“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应该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价值突出的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正是在此背景下,公示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凸显了历史文化遗产特征,强调“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目标。
“国家工业遗产”可以被摘牌
“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与传统的文化遗产概念不同,我国的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既包含了物质遗存,也有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非物质遗存。这有利于更全面地阐释工业精神和发展工业文化。在体现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工业遗产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厂房、矿区景观、机器设备、生产工艺、规章制度,而且还将与工业生产相关生活服务设施、办公用具以及企业文化和代表的工业精神,都划入进来。
《办法》依然沿用了遗产项目申报和推荐2种方式。但对申报遗产的价值认定与程序都明显更具体、严格。成为“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将不再是一劳永逸的金字招牌。《办法》新增:经认定的“国家工业遗产”有效期为5年,每满五年复核一次。工信部根据监督检查、复核等情况,可调整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工业遗产应用中体现生态保护
从公示内容还可以看出,我国工业遗产的未来趋势,呈现出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办法》新增了一项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大运河、黄河、长江沿线城市和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系统性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与此同时,《办法》还明确了国家工业遗产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关联程度,强调在城市转型发展中,注重生态保护、整体保护、周边保护,体现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
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是“国家工业遗产”的发展动力。《办法》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基地、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培育工业设计、 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在此基础上新增加的项目还包括:鼓励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培育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创新工业文化研学课程设计,开展工业科普教育,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掌握工业技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