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文旅

保山龙陵: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2022年06月10日09:43 |
小字号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擦亮文化瑰宝,留住近30万龙陵儿女的乡愁,让民族民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价值,是过去世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龙陵县文化馆负责人杨春晓说。

非遗传承人培训。

截至目前,龙陵县共有非遗项目66个,传承人81人。其中省级非遗项目8个、省级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项目32个、市级传承人41人;县级非遗项目26个,县级传承人34人。

龙陵,国境线长19.71公里,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傈僳族、彝族、傣族、阿昌族等25个民族。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成龙陵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昌族舞蹈“蹬窝罗”、傈僳族民间体育“嘟哒哒”、彝族香堂人传统舞蹈“窝者”(打歌)、勐糯镇傣族“马腿琴”制作工艺、象达镇汉族民间“人面竹”纸伞工艺、龙山镇芒麦村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黄龙玉雕技艺、腊勐镇“松山荷包蛋”制作技艺、龙山镇土鸡枞酱制作技艺、龙江乡群艺刺绣等精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龙陵文化记忆”。

非遗传承人培训。

近年来,龙陵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坚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原则,多措并举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服饰习俗传承人余照娣技艺娴熟,附近群众经常聚在一起向她学习,她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教给大家。她表示:“我从小就会这门手艺,我也爱这门手艺。现在我是傈僳族服饰习俗传承人,我想把我们的刺绣传下去,把刺绣技艺发扬光大!”

刺绣产品。

据介绍,下一步,龙陵县将继续根植沃土,把龙陵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保护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进一步彰显龙陵文化的魅力。(徐静、濮永翠)

来源:龙陵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