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民族团结进步看云龙”系列报道

警民同心共谱山乡“平安曲”

人民网记者 符皓
2022年05月17日08:1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国土面积4400平方公里,是大理州最大的县,山区面积占了98.6%。境内居住着白族、汉族、彝族、傈僳族、阿昌族等25个民族,总人口18.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6.23%。

    自古以来,云龙县各族人民不断树牢与全国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家园。在县内先后诞生了“万众一心、坚忍不拔”的滇西抗战精神、“担当尽责、负重拼搏”的水电移民精神、“苦干实干、顶住硬干”的脱贫攻坚精神、“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艰苦创业精神,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云龙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就了云龙的过去,也昭示着云龙的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云龙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云龙被命名为大理州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1年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本网特推出“民族团结进步看云龙”系列报道,以期为云南各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提供一个参考借鉴的样本。

“救命,我老公打我!”2021年3月的一个夜晚,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电话突然响起,一位妇女哭着用口音浓重的白族话报警求助,声音断断续续。

不过,这难不倒通晓白族话的接警人员,简单问清楚情况后,接警人员迅速将警情反馈给事发地所在的检槽派出所。

接警后,检槽派出所副所长马红强带着警员赶到现场。

走村入户的马红强(左)。云龙县公安局供图

“双语双接、双语双宣”拉近警民距离

“我打的,这是我媳妇。”一开始见到马红强,涉嫌家暴的杨某某言语很冲。

马红强问清事情原委后,特地把关于家暴后果的相关法律知识,用白族话讲给杨某某听,杨某某最终低头认错,之后还带媳妇到医院检查。

“在山区民族地区,年纪稍大的一些群众不太听得懂汉语,处理矛盾纠纷,通晓民族语言是必备技能。”身为彝族的马红强,在掌握本民族语言之外,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掌握了基本的白族、傈僳族语言,下乡处理纠纷事半功倍。

双语接警、双语与民沟通并开展法制宣传,得益于云龙县公安局的“双语民警”警务新机制。

“110指挥中心专门搭建了双语人才库,8名至少通晓两种民族语言的警员,日夜轮班值守,各民族警情第一时间处理。”云龙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基于云龙县民族成分众多的实际,为维护民族地区平安和谐,云龙县公安局创新警务机制,将精通民族语言的民警和辅警安排到一线、下沉到各个辖区派出所,拉近了警民距离。

指挥中心正在值班的民警。云龙县公安局供图

“土办法”助警民同心

用群众语言拉近警民距离,但要走进各族群众心里,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得靠“土办法”。

云龙县98.6%的面积是山区,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民警调解矛盾纠纷、救助被困群众、走访辖区治安状况等,很多路段车行不便,只得靠徒步前往。

以云龙县最偏远的民建乡为例,该乡地处怒江、大理、保山三州市结合部。辖区道路多为盘山路,遇到雨季滑坡或是下雪封路,很多村寨便会与外隔绝,民建派出所的警员要出警前往偏远村寨,只能徒步爬山越岭。

铁铲锄头、黄胶鞋和手电,这是民建派出所警员每次出警的必备法宝。

遇到塌方滑坡路段,铁铲锄头可方便清理路面;走在陡峭光滑的山路上,穿黄胶鞋则不易滑倒;如果到较远的村寨入户走访,任务完成返回所里,往往已是深夜,崎岖的山路必须使用手电照明。

关于黄胶鞋,还有这样一段小插曲:民警张志宇初到民建派出所工作时,看到所里工作时间久的同事都穿着一双黄胶鞋出警,觉得黄胶鞋“土得掉渣”,他不禁笑出声。张志宇没想到,在随后出警中,他在山路上反复摔倒。当天回到所里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去买了双黄胶鞋。

民警的穿着和设备土归土,但一步步,翻过一座座陡峭的高山,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山路,走遍一个个偏远的村寨,也走进了各族群众的心里。

“民警心中装着‘一张图’,‘图’里是民建乡的乡里乡亲,乡里的一草一木都像动画似的存在心里。”56岁的白族民警林茂元,已在民建派出所工作了20多年,靠着经年累月的走村入户,深得各族群众信赖,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老林哥”。土地纠纷、林权纠纷、家庭内部矛盾……乡里常见的矛盾纠纷,“老林哥”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正在下乡开展工作的林茂元。云龙县公安局供图

警民协作守护山乡平安

山高路远,遇到紧急情况,民警无法及时抵达现场咋办?

对此,云龙县公安局也专门摸索出了一套警民协作的警务机制。通过充分激发民力,将村组和社区基层干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治安积极分子等发展成为治保员,遇到紧急警情,先联系治保员赶到现场。

“我翻车了,一家三口都被困在车里……”2021年1月,因下雪路滑,有群众在检槽乡大工厂村辖区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报警求助时,由于信号不好,报警者说话时断时续。

平时从派出所开车过去,至少要1个半小时。此时,雨雪交加,路况复杂,更不知道何时才能赶到现场。

情况紧急!检槽派出所第一时间联系了大工厂村的村干部和交通劝导员赶到现场,随后,马红强带着警员往事发地点赶。

接到派出所电话后,村干部和交通劝导员在10多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只见一辆皮卡车翻下路面10多米,所幸被一棵树挡住。他们及时将被困的一家三口救出。

马红强一行人赶到时,被困的3人已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在看到只是驾驶员有点擦伤后,大家才舒了口气。

“这么大的雨雪天气,你们还冒险上来,非常感谢你们。”劫后余生的驾驶员,向民警和施救人员表达了感谢。

用民族语言打开各族群众心扉,用真情实感发动各族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道路上,云龙县公安局民警一直在路上……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