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人欢笑

在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中村乡,有一个民族聚居村——阿勒村,距县城28公里,有着“阿勒水乡,鱼米之仓,菜油飘香,康养福地”的美誉。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虽说是“水乡”,但以前的阿勒村,“人在山上,水在山下”的地理格局无法让这里的村民摆脱“用水难”的问题。
“那些年家里的生活用水全靠挑,孩子们在河里洗澡,大人们就在河里洗衣服床单,在河边晒干了才拿回家。”阿勒村的李祖华回忆说。“种地更难,一个成年人一次能挑40公斤水,挑一早上只能浇一亩地,只能种些耐旱作物。”
奔流不息的西河世代流淌,但生活在西河水畔的村民一到栽种季节却还在为“水”发愁。每逢雨季,防洪还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西河水库风光。张静梅摄
梦圆西河解水困
村民们介绍,“每年六七月份,雨水顺着西河往下流,需要用水的时候又不够,看着非常可惜。”村民们都希望建一座水库,能够把水留住。
这一困境在2018年西河水库建设完工后有了转机。西河水库工程概算总投资2.19亿元,中国烟草总公司投入烟草援建资金1.46亿元,并列入了全国烟草骨干水源建设工程。
烟草助力,村民们期待已久的“治水兴农梦”在各方努力下被一点点变成了现实。
“西河水库设计年供水量为3392.04万立方米,可以解决城镇4.06万人、农村7.41万人、15.3万头牲畜饮水和2.53万亩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问题,并兼顾水库下游乡镇及县城的防洪安全。”禄丰烟草分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彭绍刚介绍。
西河水库工程集防洪保护、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和优美水环境等功能于一体,还能调剂补充金山镇、中村乡、彩云镇、恐龙山镇等4个乡镇灌区水源。
西河安澜百姓安居
水库建成以后,社会经济效益逐年显现,不仅是阿勒村,中村乡、乃至禄丰市都因此而受益。许多原本干旱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的产出率和收益率。还改善了当地种植条件,提高了耕作水平,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以前‘望天田’里是一扁担两桶水无数个来回挑出来的收成,现在不用费力挑水了,水源充足,庄稼长势好产量也高,收入也有了保障。”村监委主任毕洪德说。
不仅如此,村里的大伙儿有人种起了油菜,有人养起了牛、羊、猪,村委会建起了榨油工坊,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们村一年出栏的牛大约有600头,还有2600多头羊,2000多只鸡,800多头猪,还有2000多亩油菜……”说起如今阿勒村的变化,毕洪德信心十足。
农业用水方便了,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条件也随之得到了改善。
村委会副书记李祖华说:“如今,河里洗澡的故事已成回忆,拧开水龙头就能洗菜做饭,家家户户还按起了太阳能。”
有了水就有了希望,曾经因为用水困难而离开家乡的青年也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朱俊是阿勒村的村民,24岁便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在工地上帮人搞建筑盖房子。听说家乡修了水库,乡邻们开始发展种、养殖业,在外四处碰壁的朱俊毅然回到了家乡。
“回来看到大伙儿种烟,我就跟着学,如今种了24亩烤烟养了家畜,还娶了媳妇成了家。”如今33岁的朱俊有了稳稳当当的收入保障。
水库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用水难的问题,还有新村村民的出行难题。
新村距离阿勒村委会有8公里,是村里最远的村民小组,水库建设之前,这里的村民出行只有一条土路。
今年52岁的项锦忠回忆说:“最艰难是下雨卖烟的时候,大伙拉着烤烟出门,怕雨淋湿不说,披着一身泥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村委会。”
西河水库建设期间,这段阻碍了村民出行的8公里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如今,村里大部分人家买了车、摩托,烟草部门组织的集中运输车辆直接开到村口,着实方便了。”因水库受益的项锦忠感慨地说。
“西河水库运行4年来,水库功能逐年显现,至今正常为下游提供农业生产及生态用水6030余万立方米和城镇生活用水3588余万立方米。还将向金山工业园区年供水845万立方米,为禄丰市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提供了基础保障,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楚雄州烟草公司基础办副主任胡伟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一水通百业兴,西河水库不仅留住了水、留住了人,因水聚财的转变让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持续发挥。
如今的西河水库,青山叠翠、碧水清幽、生态如画,宛如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翡翠”。绿水青山与水库相得益彰,阳光一照,水面上闪动起粼粼光斑,映照出了蓝天白云,更映照出了阿勒村的美好生活。(张静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