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西盟:护好这抹“绿” 美了乡村富了民

2022年04月22日09:15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春风拂面,吹绿了力所拉祜山乡的茶山,春播春收正当时,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们因地制宜,探索‘三线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路径,即短线发展甘蔗、青贮玉米等产业,确保短期可脱贫;中线发展咖啡、坚果等套种产业,确保中期可致富;长线做好茶叶、橡胶、肉牛等传统产业,确保长远可持续发展。”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力所乡党委书记李太宏说。

近年来,西盟县力所乡以党建引领,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引进新型产业,依靠技术、提高标杆,转变发展方式,变“输血”为“造血”。

村民们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拨春茶。李亚芹摄

“短线”重“短平快”,力保短期增收

“自从村里动员种甘蔗以来,我们寨子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春节过后就没出去了,在家种甘蔗补助政策好,收入看得见,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正在砍甘蔗的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村民娜刀说。

“去年村里刚开始种甘蔗时我家就报名种了17亩,收入有3万元。今年甘蔗价格好,我又扩种了2亩,收入会比去年更高。”娜那笑呵呵地说。

娜那丈夫多年前去世,子女都成家立业,过去靠种玉米、谷子和子女的赡养费维持生活。现在种植青贮玉米和甘蔗,增加了收入,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过去,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是力所乡贫穷的代名词,村民除了种稻谷和玉米收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2018年,力所乡借助力所村、南亢村、图地村、左扩村地理区位优势,引进甘蔗新型产业,辐射带动农户种植增收。随着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国家惠农政策持续加大,村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增强。这些天,走进图地村甘蔗地,村民们都在忙着收砍甘蔗,一排排砍倒的甘蔗整齐地码放在田间地头。

“我从2019年开始种植甘蔗,种了20亩,去年扩种了6亩,今年甘蔗长得好,价格也好,应该会有5万元的收入。”西盟县力所乡力所村王拱组村民岩松说。

村民在采收甘蔗。李亚芹摄

“中线”发展林果,铺就绿色致富路

眼下,春季咖啡鲜果采摘已经接近尾声,咖农们正忙着采摘今年的最后一拨咖啡鲜果。

“我家从2012年就开始种咖啡,前几年鲜果价格才1.6元一公斤,好多咖啡地被丢荒或改种,今年咖啡价格好,4元一公斤,我们管理也更有信心了。”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富倮组咖农娜俄说。

作为全县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力所乡将咖啡产业作为全乡支柱产业之一。为让咖啡、坚果提质增效,力所乡加强咖啡、坚果管护技术培训,技术员深入种植地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确保科学管护提质增效。

“我们合作社有18名社员,每年采咖啡旺季,直接带动周边村组200多户村民采咖啡增收。今年收购鲜果200多吨,已经销售了40多吨,其余的正在加工。这些年,社员们学会了管理,咖啡增产增收,特别是今年价格好,社员们干劲十足。”西盟县天源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扎儿说。

“我家去年种了5亩咖啡,收入2万多元;14亩坚果没有完全采摘,收入2万多元;茶叶5亩,收入1.4万元,今年5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西盟县力所乡茨米竹组村民扎给说。

过去穷得叮当响的茨米竹组,现在种植茶叶230亩、坚果749亩、咖啡650亩,每年靠茶叶、坚果和咖啡收入,村民户均收入已经突破万元。

“长线”持续做好传统主打产业,村美民富奔小康

春风送爽,艳阳高照。在南亢村青葱翠绿的800亩商烟街生态茶叶产业基地里,村民们三五成群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拨春茶。

“我到合作社工作好几年了,主要负责加工茶和管理茶地,每月工资3000元,管吃管喝,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49岁的村民李扎克说。

作为西盟县商烟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扎戈,发展有机绿色茶产业,带领村民做茶增收,2020年被评为“西盟工匠”,他有丰富的茶叶管理和加工经验,在他的传帮带下,多名社员成为了茶叶管理和加工能手。

“自从村里发展生态茶以来,每年春茶采摘旺季,我们每天收入有200多元,采茶不忙时我老公可以在附近做些零工,现在收入稳定,我们生活很开心。”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新寨村民娜四说。寨子里很多村民也一样,采完自家的茶叶后,到合作社采茶务工,增加收入。

西盟县力所村永佤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艳香说:“村民白天采茶,晚上分装,我们合作社收购,茶叶销往上海、甘肃、广州、昆明、普洱等地。自成立合作社以来,我们社员从9户扩大到现在的180多户,合作社主要生产红茶、绿茶。今年,我们合作收入预计能到180多万元,户均可增收9000多元。”

“政府经常派技术员来给我们做茶叶、咖啡、坚果等培训,我们听技术员的话不打药管理,茶叶价格卖得高。我负责采茶,妻子在合作社加工茶叶,一年下来,我家去年收入4万多元,两个儿子在省外务工。”西盟县力所乡力所村村民扎努说。扎努家脱贫之后,靠着好政策,夫妻辛勤劳作,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种茶早,当时只会采茶不会管理,茶品质不好也卖不了多少钱。现在同样的茶地,不同的管理,有机茶更好卖价格更高。”聊起茶叶产业,西盟县力所乡娜药脸上绽满了幸福和自信的微笑。娜药家在永佤合作社加工茶叶,年收入有5万多元,女儿在念大学,儿子在广东务工,夫妻俩在茶地里忙着采茶,生活简单又幸福。

力所乡的发展,只是西盟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盟县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高度组织化加快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李亚芹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