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云南西盟:沪滇携手山海间 美丽乡村展新颜

2022年04月06日09:5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阳春三月,走进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小街伞组,农家小院棕墙灰瓦错落有致,乡村小道蜿蜒而过,村寨里桃花、李花、芒果花竞相开放,蝶飞蜂舞、鸟儿叽喳,蓝天白云下,一幅美丽的“乡愁画卷”映入眼帘。

“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我们寨子家家住在篱笆房,到处茅草丛生,寨子里猪、鸡、狗、牛随处放养,雨天粪便烂泥横流,脚踩处都没有。”小街伞组村民扎克指着眼前寨子的路说,这几年上海来帮扶后,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有厨房有卫生间,大家伙儿养牛养蜂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上海市从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西盟县,二十多年以来,从政策、资金、产业、智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口帮扶工作。

脱贫攻坚期间,紧扣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劳务协作三大着力点,上海市对口帮扶勐梭镇扶贫项目覆盖到勐梭镇的村村寨寨,勐梭贫困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2829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历史性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转变方式,产业扶贫拔穷根

勐梭镇把上海扶持肉牛养殖的400万元资金入股西盟县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用于建设肉牛养殖小区及购买肉牛,由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使用、维护及肉牛养殖,再按每年不低于项目扶持资金5%的比例进行分红,其中1%作为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4%作为贫困户资产收益,户收入达800元/年。勐梭镇共有肉牛养殖能手“西盟工匠”11人,引领着群众养牛增收。

同时,依托西盟生态环境优势,扶持中蜂产业,按照“政府+投资+合作社+企业+建档立卡户”养殖经营的合作模式,上海对口帮扶投入80万元养殖中蜂1000群,引进云南某公司合作经营,签订订单合作协议,公司按照第一年40万元、第二年20万元、第三年20万元的价款向贫困户分红,并大量使用脱贫户家庭成员为养殖基地固定员工,收入可达每月3000元左右,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富脑袋”与“富口袋”齐头并进

上海帮扶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着力开展内生动力激发、就业岗位开发和外出务工引导“三大工程”。

按照当前产业发展趋势和群众产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五年来,勐梭镇享受培训群众达2000余人,多人成为“养牛能手”“建筑好手”“做菜高手”,群众在技能培训中掌握技术,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调动了就业积极性。

针对就业困难群众,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18年来,全镇完成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9批642人,兑付工资185.6万元,让更多剩余劳动力和特殊人群就地就业,创造更多收入。

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正向激励制度,采用交通补贴、技术培训等方式,点对点组织群众到上海务工。2021年,组织40位脱贫群众到上海务工,持续巩固困难群众收入。“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强规划补短板,美丽乡村展新颜

上海帮扶项目坚持把加快推进农村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法宝,紧紧围绕“厨卫入户、两污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三项重点任务,先后投入520万元,实施勐梭镇小街伞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坚持规划引领先谋后动,尊重现有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山河水系、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标准高质量规划。

针对勐梭镇小街伞山区,上海对口帮扶项目进行挡土墙治理,村庄依山而建,避免了地质灾害隐患。解决基础设施短板后,按照“菜园、花园、果园、田园、乐园”的五园思路,今天的小街伞今非昔比,村庄干净整洁、鸟语花香,村民和谐共居,乡村的“颜值”和“气质”得到了提升。

“过去,我们劳动回来吃完饭不洗澡就睡了,有的甚至火塘边取取暖就睡了,多少年来都成了一种习惯。”村民娜努笑着说,现在劳动回来不洗澡就不舒服,晚上听见小舞台音乐响就想去跳舞,哪天没去跳广场舞心里就像少了什么。

“我每天下午吃完饭就带着孩子和老人在寨子里散散步,不像以前没事就聚在一起喝酒,还经常吵架闹事,现在这种生活我们很喜欢也很幸福。”村民娜母说。

上海对口帮扶在西盟县勐梭镇结出了累累硕果:勐梭镇率先在全县乡镇中实现脱贫出列;班母村十四组“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被作为脱贫攻坚组织经验在全县推广;2021年勐梭镇荣获评“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蜂养殖基地和秧洛村博航片区入选全国扶贫交流基地;秧洛村博航片区被评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西盟县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以上海对口帮扶为契机,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杨文清、杨娜 、王技豪、陈秀英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