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推动RCEP生效落地

2022年01月18日09:29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1月17日,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下简称昆明片区)扎实推进制度创新与深化改革工作,坚实落地复制推广任务,统筹法治建设保障,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试点任务和复制推广方面,按照141项改革试点任务和325项复制推广任务的完成要求,截至目前,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132项,完成率达94%;复制推广任务已完成289项,完成率达89%。此外,按时保质完成既定目标,形成“跨境淘电”“一户百币”“先建后验”“商事确认”等新经验、新做法,其中《云南自贸试验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成功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案例简报,9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昆明特色持续彰显。

在深化改革和政策研究方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省、市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10项区级改革事项、5项本地区重大改革事项均有序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被市委改革办评为2020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优秀单位”并发文通报表扬。此外,共建云南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组建专家库,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开展《RCEP促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等课题,为昆明片区有效融入RCEP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在法治建设与服务保障方面,协助配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省自贸办就《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进行立法调研和修改反馈,牵头完成《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管理办法》编制起草工作。高质量推进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建设,引进国内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与4家国外仲裁机构,以及昆明市律师协会、明信公证处等签订合作协议,为区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全方位国际法律服务。

2022年,昆明片区将聚焦国家南向开放发展战略,围绕RCEP生效协议,锚定中老铁路综合开发利用,深化与联动创新区的关系合作,在绿色能源发展、保税经济业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好做足文章,推进片区高质量开放发展,为全面完成三年改革试验任务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精准推动RCEP生效落地

昆明片区将加强对RCEP规则的学习研究,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精准推动协议生效落地,提升片区对外贸易投资水平。用好RCEP框架下自然人移动、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深化扩展外籍人才赴自贸区创新创业便利政策举措,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组织区域企业开展RCEP规则宣讲培训,指导帮助规则熟悉运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贸易投资。

做好中老铁路综合开发利用

昆明片区将积极推进中老铁路国际班列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项目建设,以中老铁路为平台支撑,重点关注并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向自由投资、金融领域创新、人员便利来往、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文旅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服务互认等“软联通”,促进铁路沿线经济社会一体化融合,推进南向大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深化碳电联动领域研究合作

昆明片区将依托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延伸拓展“绿电凭证”应用普及和推广互认,创新电力大数据利用方式和潜在价值挖掘,探索RCEP框架下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易机制模式。发挥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推动碳电领域融合联动,深化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增强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

加大产业创新发展力度

昆明片区将加强自贸区贸易发展研究,探索建立商品供需信息平台,推动外贸产业发展壮大;追踪推进上海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培育布局前沿科技产业;发挥自贸区、综保区、空港经济区政策叠加优势,支持保税研发、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业态发展;以中缅边境地区本币直接贸易结算为突破口,推动金融领域创新,提升外贸企业服务便利水平。

加强培育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昆明片区将加大企业调研力度,挖掘企业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创新和复制推广便企利企政策经验,围绕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清单管理,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联动业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投资补助、金融扶持等惠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努力构建规范透明、持续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加强向上政策争取支持

昆明片区将针对试验任务落地实施所遇制度障碍和片区发展存在的瓶颈困难等,将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和联动创新区及时向省、市主管部门、中央部委汇报请示,特别是在引进培育新兴业态、深化自贸开放发展上,积极争取国家专项任务试点及支持政策。加强同联动创新区之间的关系能级,在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等领域集成突破。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

昆明片区将争取年内制定出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管理办法》,确保自贸区改革创新有法可依;围绕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法治保障工作,贯彻落实“无事不打扰,有事立马办”的昆明片区监管原则,努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各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市域现代化治理水平,努力创建法治园区;高质量推进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引进国内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一站式国际法律服务。(王致捷、李伟)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