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长青派出所:构筑辖区安全稳定"铜墙铁壁"

为营造和谐文明、平安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长青派出所以“强推进、功九成、大收官”攻坚工作为载体,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目标,紧盯压降警情的难点和治安防控的痛点,精准发力、持续用力,辖区治安形势全面向好。
紧盯勤务指挥强技能,激活一线指挥之“脑”
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建设为契机,紧盯“指挥调度更加流畅、情报研判更加精准、视频巡查更加科学、勤务督导更加精细”的目标要求,狠抓指挥室作用发挥,努力打造新时代“指挥扁平化、情报集成化、行动合成化”的一线指挥枢纽。
抓技能培训,强指挥能力。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勤务指挥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勤务指挥长统筹工作、科学调警的能力素质。
抓职责分工,压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有关制度规范,明确勤务指挥长值班职责,紧紧围绕“指挥调度、情报研判、视频巡查、勤务督导”职责发挥,坚持每日召开值班民警晨会,每日根据警情召开警情分析研判工作会。
抓机制运行,保高效规范。严格按照情指一体、情勤联动的要求,结合派出所岗位职责任务,建立健全每日研判、每周研判和专题研判工作机制,实现统一、规范、权威、高效运行。
紧握社会资源压责任,布控群防群治之“耳”
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结合辖区治安状况实际,广泛发动辖区各界力量组建了“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号召他们积极投入辖区社会治安防控,参与平安建设工作。
优化“红袖标”结构。以居民楼院、公共单位、商务楼宇、市场商铺、物业小区等为单元,发动物业服务保安队伍、单位内保队伍、保洁员、送水员、送报员、物流快递员、水电气抄表员、公益岗位等群体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为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压实领导干部责任,统筹治安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工作台账规范,确保社区民警开展辖区内治安警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建立任务完成考评制度机制,鼓励治安志愿者主动开展工作,激发主动发现问题、善于发现线索的热情;建立定期汇报工作情况机制,以工作汇报制度压实治安志愿者工作责任,提醒定期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建立警情反馈通报机制,有针对性地分析研判警情情况,引导指导治安志愿者开展警情防控工作。
明确“红袖标”责任。针对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社区居民、内保人员、辖区保安、看护人员、店面经营业主以及保洁员、快递员等治安志愿者力量的不同,明确“红袖标”的主要工作职责,压实治安志愿者定期反映社情、民情,及时报告可疑情况和违法犯罪线索,定期汇报辖区内涉案(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责任。队伍建成以来,利用志愿者队伍人员多、分布广、领域宽等特点,延伸情报线索收集“触角”,及时发现可疑情况、治安隐患、违法犯罪线索等信息200余条。
紧扣治安巡逻抓防范,编织巡逻防控之“网”
根据警情基本情况、变化态势找出防控洼地,找准“症结”,科学统筹巡逻车、警务亭及各巡逻防控单元,按照“守点、巡线、拉网”原则,将“重兵”压到街面编织辖区巡逻防控网打压降警情。
盯守辖区安全隐患之“点”。按照“管住人、管住面、守住点”的要求,调配警力紧盯死守各不稳定的点位。在金星立交桥下治安岗亭,部署3名警力落实24小时值守,及时帮助疏导交通。在北京路与白云路(出城方向)安排1名警力值守,重点防控该点位盗窃电动车警情;在辖区疫苗接种点,各安排1名警力值守,主动对接街道社区,协调治安志愿者参与秩序维护工作。
频巡辖区繁华地段之“线”。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认真统计分析辖区案(事)件发案情况,统筹调配警力,围绕重点区域案件高发区域、高发时段,实行24小时弹性巡逻防控勤务模式,将60%警力布控到街面巡逻。
编织辖区警情防控之“网”。由勤务指挥长以“守点警力”为针,以“巡线警力”为线,根据辖区安全稳定情况,科学编制辖区安全稳定巡逻防控网,确保辖区“重点问题、重点时段、重要地段”三防工作落实。(李发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