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我为群众办实事”

云南安宁:全力打造“党建+幸福食堂”养老模式

2021年12月15日10:4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人老了,煮饭煮不动了,怎么办?在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老人就不用为这个问题烦恼。安宁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全市全力打造“党建+幸福食堂”养老模式,全方位聚焦解决高龄、空巢老人用餐难问题,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用餐需求,让老人能吃出“幸福味道”,而这也是安宁市在建设“幸福安宁”道路上又一生动的民生改革实践。

组织引领让幸福食堂暖胃又暖心

走进县街敬老院的幸福食堂,厨房窗明几净,配有崭新的炉灶、电饭煲、消毒柜等设施,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日常简单的饭菜,对菜式味道赞不绝口。“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吃上这么丰富的饭菜,蘑菇炒小鸡、山药炖排骨、辣椒炒肉丝、西红柿鸡蛋……”用餐的赵大妈说。在县街敬老院,每天早上6点,就有工作人员为42位老人精心准备早餐。油条、豆浆、包子等都是工作人员手工烹制,食材干净无污染,荤素搭配有营养,让老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幸福食堂”运营始终坚持村级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对本村事务的领导作用。在经费保障上,市财政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补助金,低收入老人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每位老人每餐仅需自掏腰包3至5元即可吃上价格便宜的营养餐。目前全市已建成4家农村公益性敬老院、2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3个“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惠及上万名老人。

在其他街道设立的“幸福食堂”也得到老年人的连连夸赞。在鸣矣河村委会幸福食堂内,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5点,总会有一盆盆热气腾腾、软硬适宜、不重样的美味菜肴出锅。这些针对老人“饭碗”的改革要素,让老人手中的“一碗饭”从单一的米饭、咸菜变成了荤素搭配科学的两荤、两素、一汤的营养餐,调配出了独属安宁老人饭碗里的“幸福味道”。

鸣矣河村71岁的张阿姨边吃边乐呵呵地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在家里做饭,还要上街买菜,太麻烦了。现在省事多了,在幸福食堂吃饭,菜多还不贵,日子越来越好了。”据统计,每天到鸣矣河幸福食堂固定用餐的老人有50多人。他们来自3个村小组,每人每餐5元,除中秋、春节暂停供餐外,其他时间正常供餐。

鸣矣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国福说:“下一步准备把餐费调成三元一餐,让更多的老年人吃得起食堂饭,花小钱吃好饭,消除他们在外子女的后顾之忧,让子女安心工作为国家作贡献,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家的温暖,乐享幸福晚年。”

党员志愿者让幸福食堂聚情又聚心

“大妈给您筷子,您多吃点肉,碗有点烫……”食堂中,党员志愿者们热情地为老人们分发碗筷、打饭、端菜,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景象。据悉,村级党组织每天都会安排两到三名党员志愿者服务老人用餐。

当前,针对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距离较远的老人,许多党员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确保不落一人,助力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鸣矣河小村的95岁失聪老人刘高德,腿脚不利索,儿子常年都在外地务工,一人独居。党员方毓平已为其送餐七年,不管阴天雨天,都坚持送饭给刘高德,无论工作再忙都要把饭先送去,偶尔生病也会事先委托给其他同事帮忙送饭。“能送饭给他们吃,看着他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心里也高兴。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只要能够传承下去,等我们老了有这种待遇,我们就知足了!”送餐之余,我们的志愿者还详细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和医保政策落实情况,力所能及地帮老人做些家务。

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对老人也是因情施策,量身定做,专门成立了党员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将一日三餐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是一个老旧居民小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有200多人,五年前社区党组织就专门成立了50人的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每天把一日三餐送至老人家中,还帮老人打扫家庭卫生,与老人谈心,许多老人亲切称呼这些志愿者为“活雷锋”。

目前,全市已有3700名党员参与了“幸福食堂”运营管理、志愿服务工作。

为民服务让幸福食堂“变身”幸福家园

吃饱饭、吃好饭、健康养老,“幸福食堂”描绘出最温暖的幸福底色。

安宁市因地制宜“花样百出”,找准党建与为民服务连结点,在保障老人基本用餐的基础上,积极延伸拓展幸福食堂新功能,有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休闲娱乐、医养健康等功能,形成“幸福食堂+N项为民服务”延展模式,让老年人不仅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生活也得到极大地丰富,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化发展。

权甫村委会“幸福食堂”服务的是征地拆迁进城区的山村老人。这些老人离开苗族山村住进单元楼,子女都在外务工,孤独寂寞、不适应城市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为此,权甫村党总支大胆实践,把幸福食堂作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推进,让幸福食堂“变身”老人共叙邻里情的幸福家园,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新模式。

68岁的下权甫村老人魏福松每天都来幸福食堂吃中午饭和晚饭:“如果没有这个食堂,我们老年人只会待在家里,大家几乎不往来,邻里关系会越来越远、越来越淡。有了这个食堂,大家可以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一点不会孤单,这种生活方式太舒服了,很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老年人,为我们提供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老人们吃完热乎乎的饭菜,还可以在党群服务中心看书、喝茶、健康监测。

县街敬老院党支部创新思路,积极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老年人运动”,采取支部带动、党员联动、老人参与的方式,盘活敬老院空闲土地,开辟了蔬菜、果园、养殖棚,成立了种植、养殖、膳食等8个小组,让每位老人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自愿承担小组工作。县街养老院党支部书记杨平忠认为,养老不仅仅在于“养”,还要把老年人带动起来。通过种植、养殖,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给老人吃上生态健康的食品。目前,县街敬老院每年能自给蔬菜种植量是8000多公斤,自给养殖16头猪、300多只鸡。

“幸福食堂”不仅仅只是一个解决老年人吃饭的场所,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和党员干部贴心服务,它更是社区老人的“幸福家园”。有些村级幸福食堂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配备电视机、棋牌娱乐等设施,用餐之余,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看看红色电影、下下棋。有些村级党组织把建设“幸福食堂”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党员到“幸福食堂”开展爱心理发,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精神关怀等公益服务,引导老年人树立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不仅解决老人们的“一碗饭”,还丰富着老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吃出满满的邻里情和归属感。饭后茶余,总能看到老人们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在多功能室唱歌跳舞回忆青春、在图书室翻阅图书学习丰富知识。

目前,安宁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龄人口已突破5.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6.9%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势在必行。集中供养、“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如何让更多安宁的老年人能吃出“幸福味道”——安宁市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在所有村社区全覆盖。(王加喜、侯明岩)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