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凝聚社科普及工作强大合力

——《云南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实施两周年巡礼

2021年12月03日14:3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2019年12月1日,《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迈入了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云南省社科联团结引领广大社科工作者,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工作在贯通理论与群众之间桥梁纽带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社科普及平台载体,建立社科普及工作机制,提升社科普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专家讲党史。

加强组织领导,健强队伍,夯实科普工作根基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深化社科联系统改革,推动社科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展社科普及组织网络和工作覆盖面,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完善社科普及工作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社科普及工作的强大合力。

建立社科普及工作协调机制,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条例》。《条例》出台后,云南省社科联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召开《条例》新闻发布会、《条例》颁布实施座谈会。座谈会后,建立了45家省直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使《条例》落实工作有专人负责。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下发通知,对《条例》宣传工作作出安排。省社科联全委会将《条例》学习工作纳入专题,连续两年举办社科普及骨干培训班,将《条例》学习纳入重要内容。全省州市社科联与当地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了《条例》宣传工作,把《条例》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宣传,开展面向公众开展有奖竞答,推动《条例》内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为《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社科普及工作制度。云南省社科联党组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社科普及工作保障更加有力。省社科联认真执行《云南省省级科学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实现绩效目标,提升财政科普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注重发挥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和社科普及专家库的作用。两年来,组织召开五次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充分发挥科普委员会委员在项目选题评审立项全过程和专项科普工作咨询中的作用。经组织专家评审,确定778名专家为省社科普及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并将评审、入库信息反馈67家单位。组织完成了《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初稿的撰写任务。组织开展了《云南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需求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论证,年底可完成全省90个村的抽样调查工作。

加强工作部署和干部培训。2021年,首次召开全省社科普及工作会议,对全年社科普及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主题社科普及骨干培训班,2020年的培训主题为“谋划社科普及创新发展蓝图 开启‘十四五’奋斗目标新征程”;2021年的培训主题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进新时代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共有260余名社科普及骨干参加了培训。专题辅导、经验交流、党史宣讲、现场教学等丰富的形式,受到学员们的欢迎,提升了社科普及工作者的创意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策划能力,增强做好社科普及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科协组织与社科联组织“两界”融合,全面参与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增强社科普及工作的影响力。

开展大规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协调云南省文明办、团省委联合印发《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建立了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州市社科联支队、高校社科联支队、社科类学术社团支队、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支队等191支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下达财政资金300万元,用于实施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主流价值观弘扬、文化涵育、知识技能培训、移风易俗、扶弱助困、应用对策研究等八类专题服务项目191个,广大社科工作者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走出书斋,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基层、贴近生活的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活动,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群众、激励群众、服务群众。

社科宣讲会。

打造高质量社科理论普及品牌

提升了云岭大讲堂公益讲座品牌影响力。云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云岭大讲堂”,是一个有着19年良好声誉的讲座品牌。两年来,云岭大讲堂组委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遴选工作,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讲座阵地管理的相关要求,切实把好政治关、学术关。通过广招群贤、优中选优,从云南省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精选200余位主讲嘉宾,讲座规模也由过去每年280场增加到每年500场。研发设计讲座管理系统,把讲题申报、讲题评审、选课、讲课、评课一条龙连贯,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云岭大讲堂信息化平台,推动讲堂工作精细化管理。

两年来,讲座设立了“四史”教育与党建、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社会与法治、改革开放与国际形势、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历史文学艺术、教育、健康与生活等12个专题389个讲题菜单。根据上年度主讲人讲座数量、观众人数、举办点满意度评价等主要数据,按照程序评选了20位优秀主讲人和20个精品讲题,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发文通报表扬。两年来,新增设保山讲坛、乌蒙先锋讲堂、曲靖讲堂13个举办点,云岭大讲堂举办点数量达到41个。通过菜单式目录、社会化评价、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模式,两年来共举办讲座930场,线下讲座受众达42万人次。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云岭微课堂《民法典50讲》《区块链知识12讲》等节目,进一步提升了讲堂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依托网络媒体加强二次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便捷、丰富、质优的社科理论服务,把讲堂办成了学术品牌、学习品牌、科普品牌。

擦亮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品牌。联合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定科普周主题,并将该主题贯穿全年科普活动。科普周采取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步启动的方式。两年来,全省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分别在曲靖市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红河州蒙自查尼皮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举行,主会场活动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省社科普及周活动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期间,全省共举办线下活动23959场,覆盖1208个乡镇6427个行政村,6000余名社科专家、4.8万名社科普及志愿者参与,科普覆盖人群1354.8万人次。

举办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大赛。为提高青年社科工作者表达学术观点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术成果科普化,探索社会科学普及的新模式,云南省社科联连续两年举办了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分别围绕“全面小康,奋斗有我,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比拼,充分展示了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发现、培养、集聚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青年学术骨干,鼓励青年社科工作者成为科学文化的传承者、科研创新的实践者、社科普及的志愿者,通过将科普、学术、演讲的结合,讲好“学术里的云南故事”,更好地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对决赛进行全程现场直播,直播期间有76.6万人次上线观看比赛。

形成了一批社科普及创新项目。积极探索新时代社科普及工作的新方法、新载体,不断推动社科普及工作品牌化、社会化、网络化、常态化,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深入推进新时代云南省社科普及事业的发展,从2020年起,连续两年开展社科普及创新项目宣传推介工作。2020年推出了30个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扎根基层,长期坚持,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2021年,经各单位推荐,省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审,从83个项目中评出20个项目,在社会公示阶段,采用“一人一票制”进行网络宣传、推荐投票,3天时间里,共投出49435票,社科普及创新项目集中宣传推介工作的开展,为全省各级社科联组织进一步做好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社科演讲比赛。

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产品

云南省在全国社科界首开先河,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2018年纳入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落实选题论证制度,精心策划选题,提高准入门槛,科学评估出版价值,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通俗易懂的社科普及读物,帮助社会公众加深对社科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提高云南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作出积极努力。

规范科普项目管理工作。发挥社科界专家学者优势,开展科普项目选题征集工作,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议,精心编制科普项目选题指南。两年来,共受理申报1285项,立项184项,立项率为14.3%。经专家匿名评审、学科组会议评审、云南省社科普及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网上公示等程序,经省社科联党组同意。截至目前,共结项132项,终止4项。出版了《云南抗日战争科普丛书》7册,《走进他留人》《中国历代医家传记集注》(上古至隋唐卷、宋金元卷、明清卷)等科普读物,推出了《建党百年 云南怎么走》《党旗飘扬映云岭》等系列音视频节目。两年来,通过立项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共出版科普读物21部,推出科普音视频节目160集,总时长2082分钟。

开展社科普及读物出版资助工作。2021年,制定了《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出版资助项目管理办法》,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确定资助《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大学版、干部教育版)》等系列科普读物19种。为配合GOP15宣传,出版《秘境云南》《影响人类的100种生物》等科普图书,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发挥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示范作用

社科普及场馆是常年定期对外开放、宣传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设施。云南省社科联通过命名一批功能完善、作用积极的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和示范教育功能,广泛开展各类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命名一批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两年来,按照“坚持标准、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动态管理”创建思路,开展三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经组织申报、评审、公示,命名了26个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机构为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社科联与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对各基地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建立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三年一复核”的工作机制,对22家已命名的基地进行复核,撤销1家基地命名。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114家,州市级社科普及基地55家,县级社科普及基地60家。

广泛发动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参加活动。每年全国科普周、科普日期间,各地社科联和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围绕科普周、科普日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采取专题讲座、展览展播、文艺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举办上百场各具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宣讲、微咨询、微展览、微公益”等活动,把政策宣讲、法制宣传、心理咨询、卫生服务带到基层群众身边,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使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根基更加坚实、特色更加鲜明、影响更加广泛。(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组供稿)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