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人民网专访云南省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字振华

聚焦群众“七愁七盼” 心系人民安危冷暖

2021年11月26日11:5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作为中共云南一大召开地的云南省红河州,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通过学党史增强担当意识、强化为民情怀、提升能力水平、严明纪律规矩。近日,人民网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河州到底是怎么学的、怎么干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专访了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字振华。

以下为专访内容:

人民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请介绍一下红河州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

字振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饱含宝贵精神财富、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的充满生机的土地,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资源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岁月长河,为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也一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奋勇砥砺前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河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做到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抓实关键少数示范带动,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专题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我们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采取红色小蜜蜂宣讲、青年宣讲、百姓宣讲等形式,把党史理论知识传入千家万户;我们注重成果转化,聚焦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红河大地上走深走实。

人民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河州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誉。请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内容。

字振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是红河州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创新举措、重要抓手、主要载体。“七愁”是指上学愁、入园愁、出行愁、养老愁、如厕愁、停车愁、办事愁;“七盼”就是盼增收、盼安居、盼就业、盼平安、盼健康、盼振兴、盼文明。为落实好这一举措,我们聚焦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把“小问题”作为“大民生”来解决,聚焦小而实,避免大而空,切实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办实、实事办好。

具体操作中,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发现群众身边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民生“需求点”。我们坚持问题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分类梳理出14类问题,提出了43项具体工作措施,以“党建”为引领,采取社区“大党委”、部门联合协作等形式,结合城市更新、创文创卫、乡村振兴等工作,合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确保“七愁七盼”民生事项落到实处。

从目前来看,通过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我们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一老一小”、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办了一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来说,社会关注度比较高。为解决“养老愁”问题,我们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机构改造,为老年人搭建专业照料服务平台,着力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比如石屏县以助餐为突破口,开办老年幸福食堂,60岁以上的老人可吃到荤素营养搭配合理的套餐,解决了居家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有效带动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再拿小孩子的“上学愁”来说,我们主要在出行安全、教育入学等方面提供服务和保障。广大家长反映,学生上下学时间与他们上下班时间重叠,加之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接送孩子非常不便,“开学季”成为了家长们的“愁学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州府所在地——蒙自市开通了学生公交专线,在车内启用人脸识别,短信提示家长学生的乘车信息,专门安排警力,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切实保障好孩子上下学的安全顺利出行。各中小学校还结合实际,开展“5+2”模式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效衔接家长下班时间,切实解决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我们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们还积极调动居民参与改造,将社区治理建设融入改造过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现在全州354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改造,惠及居民2.8万余户。比如开远市临江北小区,之前是一个“脏乱差”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较多的老旧小区,但是经过拆除片区围墙,打通断头路,将分隔的楼房整合后引入物业统一管理,让小区变得环境好、道路宽、居住安全,面貌焕然一新,小区居民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针对就业问题,我们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鼓励大家灵活就业,多渠道保障就业稳定,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指导。目前,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20万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7.88万人次。比如元阳县探索了“乡村蓝店”人力资源生态链服务合作模式,依托“乡村蓝店”平台进行招生招工,与职业院校合作全日制培养,通过“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了入校即入企业、上课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在“盼增收”上,我们发动广大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服务群众,帮助抢抓农时、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工期如期推进。比如泸西县向阳乡通过党组织引领,按照组织领富、党员带富、群众致富的“三富”方针,从云南省农科院引进7个品种的马铃薯,在路新村建设优良马铃薯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引导和发动群众进行试种,组织懂技术的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施行“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增”。

人民网:红河州地处边境,边境线长达八百多公里,请介绍一下红河州是如何抓好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解决好“盼健康”这个问题的。

字振华:红河州有河口县、金平县、绿春县3个边境县。我们坚决扛实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的政治责任,切实强化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措施,严格落实“五级段长制”责任,健全分片包干机制和“五户联保”“十户联防”模式,织牢织密群防群控的严密防控网。我们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比如,金平县金水河镇隔界村党总支总支书记普玉忠,带领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当地村民一起巡逻护边,并通过群众大会、走村串寨、用少数民族语广播等多形式反复宣传强边固防、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形成了“家家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大联防格局。普玉忠同志因为表现突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中,也出现过感人的事迹和故事。比如,我州为支援边境3县,发出组建“强边固防突击队”倡议书后,共有2515名州、县市机关干部踊跃报名,从中选派了360人组建“红河州强边固防突击队”,分两梯队支援边境3县。突击队员抵边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快速融入边境3县的抵边村(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强边固防工作。屏边县有这样一对夫妻,不约而同报名参加强边固防突击队,丈夫归来,妻子接力。像这种夫妻上阵、父子同岗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义无反顾地踏上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之路。

人民网:下一步,红河州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面,还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字振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聚焦“七愁七盼”问题,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程浩整理)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