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数百展项 打卡“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就

2021年10月25日08:35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数百展项 打卡“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就

  木耳智能大棚、渗水地膜、大美科技特派员、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340马力智能CVT(无级变速)拖拉机……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农业农村展区,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农业农村展区,以“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展示了137个展项、124个展品(实物和模型)和13个视频,是“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就的一个缩影。

  “小木耳,大产业”

  “哇!原来木耳是这么生长的!可以摘下来吗?”看着陕西柞水木耳智能大棚里的木耳,参观的小朋友连连赞叹。现代化的菌包棒,一个个穿起来如连起来的小沙袋,待木耳长大盛开,个个便花团锦簇、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2017年以来,在科技部的帮扶支持下,柞水县把木耳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建立了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菌种繁育基地、木耳技术研发中心等,为木耳产业提供了全链条科技支撑。”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峻志在现场讲解中告诉观众。

  味鲜、个大、肉厚……黑木耳、玉木耳在柞水喜获丰收,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硬核作用。“柞水县带动30个示范基地和30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木耳年产值近3亿元,将全县60%的贫困户吸纳在产业链上。”李峻志说。

  渗水地膜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这种渗水地膜旱作技术,在陕北、宁夏南部、山西中部和北部等地累计推广超过500万亩,高粱、谷子等亩增产70%以上,累计增产粮食5亿亩……”在农业农村展区现场,随着该技术的发明者、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姚建民的讲解,观众的目光被一种渗水地膜所吸引。

  “渗水地膜,包括PE(聚乙烯)渗水地膜和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两种,后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渗水、保墒、促产功能外,还具有全生物降解功能。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国西北地区谷子、豆类、高粱等杂粮杂豆生产中,土壤干旱导致的出苗不整齐、病虫草害严重导致的产量水平低且稳定性差等问题,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境况。”姚建民说。

  2021年,姚建民担任了科技部组建的“渗水地膜旱作技术试点示范”科技特派团团长,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陕甘宁、新疆和新疆建设兵团等9省区,成功地组织开展了万亩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试点示范。

  展现大美科技特派员之“美”

  “您好!这是我们科技特派员的视频,这是我们编的口袋书,请过来看看!”在农业农村展区,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苏海兰乐此不疲地介绍着科技特派员制度。

  现场视频播放着科技部举办的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获得一等奖的5部作品。

  动员全国科技力量,科技部组织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实现了对全国10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全国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的企业有1.5万家,每年转化示范的先进适用技术有3万多项。”苏海兰说。

  记者在成就展上了解到,科技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扶贫大格局,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一个工程,着力补齐贫困地区科技和人才两大短板,创新部际协调、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四级联动”三项机制,充分展示贵在精准、重在产业、根在创新、要在合唱四大特色,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精准脱贫之路。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