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城市大脑助力COP15服务保障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即将拉开帷幕,昆明市官渡区作为主会场所在地,积极主动发挥城市大脑数字化、智慧化、集成化作用,以“望、闻、问、切”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打造四个基础能力,将数字化赋能于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智慧消防、智慧水务等场景应用上,为COP15的胜利召开保驾护航。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将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官渡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集散地,常住人口突破160万人,GDP总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省,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百强区前50强,是全市、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县区。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官渡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区委政府着力打造“4321”金字塔型现代化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服务贸易、文旅健康四大产业集群,明确把数字经济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民生保障服务、生态文明保护等方面花心思、真琢磨、下功夫。
特别是聚焦高质量做好COP15服务保障工作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切口小一点、研究深一点、更管用一点”的原则,启动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工作,现已基本建成官渡区IOC城市运营中心,即官渡区城市大脑(一期)项目。
官渡区城市大脑(一期)项目以智慧化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于上万路高清和全结构化视频探头,以“1+2+4+N”为建设主线(即以全面建设数字官渡为目标,同步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搭建城市运营中心和智慧消防中心2个指挥中心,开发监控视频、数据信息、地图资源、指挥系统4种能力,拓展N种数字化应用场景),对主会场周边人、地、事、物、组织全要素洞察,在维护稳定、安全生产、市容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管理治理上予以赋能,进行智能化分析、识别、预警处置,确保会议召开期间社会秩序稳定。
为加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突发事件的处置,提升队伍应对能力,官渡区建立了“1+4+14+21”的防控圈层,并与城市大脑互联互通,实现了多网合一的联调、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深化了“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办”的智慧化网格管理体系,以增强重点区域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预警、风险防控精准度。
自城市大脑试运行以来,智能识别上报处理城市管理类案件5550余件;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5.3%,街面“两抢”、扒窃、盗窃车内物品、盗窃电动自行车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5.9%、58.3%、57.5%和58.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切实提升,为COP15的服务保障工作搭建了一道数字化的保护屏障。(向文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