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云南南涧:各民族团结奋斗 共创美好未来

程浩
2021年10月02日09:07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布朗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

近年来,当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村民增收致富、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交融等结合起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今,各民族在这里守望相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落底河村狗街村民小组一角。人民网 符皓摄

党建引领  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9月9日,一场秋雨后,山上的大量淤泥冲到路面,影响通行。罗朝春得知消息后,在群里招呼党员带上工具清淤。

在村里的20多名党员听到召唤,他们或拿着铁锹,或扛着锄头,或开着自家农用车赶到现场。有村民听说,放下手里的活计,赶到现场帮忙。

三四个小时后,淤泥清理干净,再看大伙,满身是泥。

这一场景发生在南涧县公郎镇落底河村。罗朝春的身份,是落底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做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团结起来过好日子。”他说。

落底河党总支建强建优党组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导41名党员主动服务,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帮扶各民族群众。

34岁的党员官淑乾此前在外打工,2017年结婚后留在家乡发展产业。他当年东拼西凑,投入15万元养猪。因经验不足,第一年,勉强保本。

官淑乾没气馁,抓住县农业部门免费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抓紧学习,养猪技术提升不少。后来猪价上涨,他又申请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扩大规模。到2019年,付出换来收获,当年,仅靠养猪,他家毛收入超过100万元,纯收入达到50多万元。

其他村民看到商机后也跟着养猪。少部分村民没钱买小猪,官淑乾把小猪赊给对方,等猪卖钱后再还。赊得最多的一家,赊了近3万元。

村民杜国军从官淑乾家赊了20多头小猪养,小猪感冒发烧,官淑乾带着针水去帮忙治疗。“多亏他,不然很难养下去。”杜国军说。

这两年,官淑乾先后带动二三十户村民靠养猪致富。村党总支组建各小组班子时,选官淑乾为他所在的村民小组的党支部书记,而村里的养猪产业,也在向高质高效转变。

诸如官淑乾这样的党员,南涧县重点培养,突出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村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航拍裕谷村。人民网 符皓摄

产业带动  各族群众团结起来谋发展

有了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各族群众心齐、气顺、劲足,团结起来谋发展。

距离落底河村几公里外的板桥村委会裕谷村民小组是个多民族村寨,全村102户村民,由汉族、彝族、布朗族、苗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组成。作为南涧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后,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南涧坐拥在无量山中,从青藏高原融化而来的雪水,汇入澜沧江,滋润着无量山山间一草一木,成就了“无量山高、南涧茶好”的无量山高山茶文化符号。

在裕谷村,茶叶就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以前,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每当采摘了鲜叶,村民们只能运到镇上卖,价格不稳定,还增加了人力成本。

去年,村里整合各种资金,投资120万元建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不仅收购价格略高于镇上,人力成本也减轻了,村民们发展茶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更重要的是,村里正打造全新的茶叶品牌,旨在让裕谷的茶香飘得更远。

作为民族地区,近年来,南涧县党委政府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落底河村湾子村民小组位于澜沧江河谷地带,适宜种植沃柑。2019年,村里成立湾子种养殖合作社,流转村民120亩土地种沃柑的同时,还养猪上千头。“沃柑地里的草,我们用来养猪,猪粪又用到沃柑地里,实现循环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合作社吸引不少村民务工,他们学到沃柑种植的技术后回家自己种植,村民刘中前就是其中之一。去年,靠着合作社带动,他栽了1000多棵沃柑,又养了30多只黑山羊,学着干起循环农业。

要说带动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南涧县凤凰沱茶有限公司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家位于南涧县得胜食品园区内的茶企,自2005年成立后便以打造南涧乃至云南普洱茶名片为己任,促进各族茶农增收致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与企业发展双促双融。

公司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将7000多亩低产茶园作为公司原料基地,农户可自主销售,也可由公司保底收购。公郎镇官地村村民李丽飞家有30亩茶园,被南涧县凤凰沱茶有限公司纳入原料基地后,公司常派人指导茶叶种植、炒制技术,让他家的茶叶品质越来越好,收入自然越来越多。

靠着茶叶收入,李丽飞家住上了小洋楼,开起了农家乐,游客还能到他家体验茶叶初制过程,收入来源又多了一项。

这不是孤例。近年来,南涧县党委政府采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断绘就“同心圆”,激发出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前行、同心筑梦的强大正能量。

跳菜省级传承人阿本枝。人民网 符皓摄

文化赋能   培育共有精神力量

逢办乡间宴席,引菜人和抬菜人随着欢快的节拍,跳着优美的彝族舞步,诙谐幽默而又惊险刺激地布局摆菜……这融舞蹈、音乐和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是南涧彝家人向尊贵的客人献上的一种独特的舞蹈——南涧跳菜。2008年,跳菜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跳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们传承好了跳菜文化,就是传承了中华文化。”说话的是跳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阿本枝。

为传承好跳菜文化,2017年,南涧县实施跳菜“五个一百”工程,打造一百个跳菜名人、一百支跳菜名队、一百个跳菜名村、一百个跳菜舞台、一百个跳菜名店。

如今,当地分两批命名了跳菜名人87人、跳菜名队33支、跳菜名村31个、跳菜舞台21座、跳菜名店21家。随着跳菜队伍的壮大,不仅为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新路,也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跳菜队不仅在南涧城乡村寨间演出,还应邀到昆明、大理下关及周边县市,甚至到贵州、缅甸等周边省份和国家开展演出。”阿本枝说,队员们每天收入200元到400元不等,一年下来能获得4万元以上的收入。

队员们走南闯北,跳菜文化的内涵愈发丰富。跳菜如今早已不是当地彝族群众的专属,只要音乐声响起,聚在一起的各民族群众都能即兴舞上一段,大伙其乐融融,有了共有的精神情趣,人心更加凝聚。

跳菜还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符号:2008年,跳菜随滇菜进京;2016年,跳菜亮相央视春晚。“跳菜已成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南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年以来,南涧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汲取党史智慧和力量,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们开展了‘红歌+红舞’系列培训活动,翻唱制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经典歌曲,引导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南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裕谷村一角。人民网 符皓摄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提升,南涧各族儿女定会万众一心,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上述负责人总结说。

(责编:木胜玉、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