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王德三故里:编织“红色纽带” 凝聚发展合力

程浩
2021年09月29日15:31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落,也是第一位云南籍共产党员王复生、首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的故乡。近年来,当地党组织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促进村里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王式雄讲述先辈故事。人民网 符皓摄

“王复生,云南籍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1896年9月生于一个半自耕农家庭,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他成为第一批团员之一,并在第二年秋天转为中共党员,1936年6月,他不幸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这年8月15日在齐齐哈尔被日军残忍杀害。他的弟弟王德三,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云南第一任省委书记,1930年,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当年12月31日在昆明英勇就义……”在位于王家庄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里,72岁的老党员、王氏家族后人王式雄讲述着先辈的革命事迹。

这是一栋传统的土木结构民居,自2003年从乡村小学教书退休后,王式雄接受村党组织邀约,成为王复生、王德三故居管理员,负责给参观者讲解王复生、王德三革命事迹。高峰时,他每天讲解十八九场,每年故居接待量约四五万人,一部分是村里人。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刑讯逼供,铮铮铁骨的王德三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他抱定为党为人民献身的决心,给父亲写下了一封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万言遗书’。”每次讲到王德三在狱中书写的遗书,王式雄总是心潮澎湃:“‘一封家书别生死,几纸笔墨诉衷情!’王德三烈士的这封遗书是留给后人最生动的红色教材,更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样的精神财富像一条纽带,激励着王家庄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心聚力谋发展。

“村里187名党员,每人都能讲几个红色故事。”王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汝学说。不止如此,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体现在王家庄社区的每个角落:进村道路沿线悬挂着国旗,墙体上绘制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墙画,整理出版了《王德三遗文选》《王德三(连环画)》等红色书籍,编排了红色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王汝学说。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人民网 符皓摄

红色文化是魂,让人心凝聚。社区党总支则具体施策,带着村民谋幸福。

村民朱军秀家不讲卫生,门前总堆着垃圾,家里也不常打扫。针对这一情况,老党员朱永云带着两名党员到朱军秀家打扫卫生,扫完给她讲道理。朱军秀嘴上应着,没落实到行动上。

隔了一个月,朱永云带着党员再去打扫,扫完再讲道理。朱军秀还是嘴上应着,就是不行动。第三次朱永云带着党员再去,朱军秀面子上挂不住了,“不要再来了,我以后扫就是了!”她有些害羞地说。之后朱永云再路过朱军秀家,门前院子里总是干干净净。

74岁的村民张德功想去打新冠疫苗,可子女在外务工,自己眼睛看不见,腿脚不方便,很难去到五六公里外的镇卫生院。王汝学知道后,开车到张德功家,带她到镇卫生院打疫苗,完了又送她回家。

担心老人注射疫苗后会不舒服,第二天一早,王汝学又赶去老人家看望。确认老人没有不适情况后,交代几句后才放心离开。

航拍王家庄。人民网 符皓摄

这只是两个小例子。为推动村里各项工作健康开展,社区党总支开展党员“四做”行动,即做服务群众贴心人,做发展致富带头人,做移风易俗示范人,做遵纪守法引领人,强化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村里的各民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村民刘杰琼家做运输建筑材料的生意已有十几年,“刚做生意时没钱,我们向村里申请,让帮忙找贷款,最后贷了8万元,可是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她说。

这些年刘杰琼家生意一直不错,去年花四五十万元盖了新房,贷款也早就还完了,再过几天第三个孙子就出生了,她很高兴,“男孩女孩都行!”

日子好过了,每到傍晚,村民活动广场上,跳舞的人多起来,作为舞蹈队队长,刘杰琼常带着队员唱红歌,跳红色舞蹈。

对于村子的未来,村党总支有更长远的规划: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让村里的各族群众日子更富足,生活更安逸。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