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倡议正式发布

2021年09月28日08:34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倡议正式发布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东盟区域是全球红树林分布最主要的区域之一,约占全球红树林分布面积的33%。该区域的红树林不仅支持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迁飞,是众多物种生活的天堂,同时也守护着约10亿人口的家园,其强大的碳汇功能更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人类的生产活动,正导致全球红树林以每年平均减少21200公顷的速度退化。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东盟区域的红树林面积较过去30年减少了60.8%。

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的第一个主题论坛中,与会各界深入探讨“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廊道建设”。

该主题论坛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主席解振华的视频致辞中正式开启。解振华表示:“自然”既是气候变化影响的“受害者”,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阵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倡依靠自然的力量应对气候风险,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改善生态管理等方法,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提高气候韧性,是一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手段。期望与会来宾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交流基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解决方案,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在该领域的合作继续取得务实进展。

论坛现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光程博士就中国-东盟红树林现状作主题报告。他介绍,东盟地区红树林面积占世界近30%,但在区域发展的压力下,该地区红树林减少的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生产生活方式是红树林毁坏的最主要原因。红树林保护依赖多方、多维度的行动,需要由政府领导、NGO主体和社区共同参与,但目前也面临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管理红树林的信息不足,资金支持不足等诸多挑战。

在论坛圆桌对话中,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王磊副司长、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生物多样性管理局Datu Tungko Saikol局长、柬埔寨环境部海洋与海岸带保护司Meas Rithy副司长和办公室副主任Than Monomoyith先生,以及来自印尼海洋与渔业部海岸带与岛屿利用处的Hery Daulay先生,共同讨论了中国-东盟当前红树林现状与保护空缺。

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网络秘书处(筹)秘书长杨彪在现场分享中国NGO参与红树林保护的案例时说,中国NGO参与可总结为三块:科学为先、实践示范、公众参与。在他看来,积极开展科学调研,争取因地制宜地开展保护活动,积极开展试点活动,总结案例经验推广,坚持实践与当地情况和社区群众结合,鼓励公众主动参与,主动保护,这些都是中国NGO参与红树林保护所积累的积极经验。

主题论坛的最后,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网络发起人之一艾路明宣读“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倡议书”,并宣布“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倡议”正式发布。来自中国、越南、缅甸、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等东盟5个国家的19家民间机构通过线下和线上参与的形式共同加入倡议,标志着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进入了新的篇章。

当日发布的倡议包括,阻止非法砍伐红树林行为,开展科学的红树林修复工作和开展科学的后期管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联动,遏制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联合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实施基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区域生态治理的新路径和新方向。(胡晓蓉)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