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民间组织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因其具有客观、公正,可跨区域跨国界等优势,在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过程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围绕“环保民间组织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这一主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官员、生态环境部专家、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企业、媒体代表进行了演讲和交流。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发展建设主流的过程。可以说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得以同步进行。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由行政命令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的转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主流化项目官员Oliver Hillel提出:主流化是助推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主要工具,要想实现主流化,每一个行动者都要各司其职,政府要立法、监管,去促进和协调不同的相关方,而非政府组织在客观评估保护项目的影响,吸引公众投资,进行公众宣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通过演讲拓宽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理解,指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意味着让每个人都能关爱生物多样性,并且把自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因此我们就有了更多共同携手、共同努力的动因。
生态环境部COP15谈判代表、执委办执行副主任刘宁在论坛上就“中国加速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做了介绍。他说,中国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一直非常重视保护工作,为推动主流化作出了一系列的工作。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期待环保民间组织能够凝聚共识,发挥更大的作用,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的社会宣传,开展在地保护工作,与政府各利益相关方合作。
主题论坛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植物可持续利用专业委员会等也围绕主题,分享了他们多年来探索的案例与经验。政府代表——挪威驻华使馆环境参赞hristoffer Gr nstad,智库代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许勤华等与企业、投资机构、媒体进行圆桌讨论,探讨各界携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达成丰硕成果,中华环保联合会与环保民间组织和各界利益相关方,发布了《环保民间组织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行动共识》。
《共识》提出,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与支撑。认识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既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一项战略任务。(朱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