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持续加大对黑颈鹤的保护力度

人民网昆明9月27日电 (李发兴)9月26日,云南省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谭德勇在“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昭通市围绕共建生命共同体的目标,持续加大对黑颈鹤的保护力度,每年到昭通越冬的黑颈鹤数量持续增加,去年的数量达一千九百多只,创历史最高纪录,人与鹤和谐共生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加大保护区投入力度。建立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设立大海子、跳墩河等5个管护站,为黑颈鹤的管理管护打下坚实基础。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保护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湿地科研监测中心、黑颈鹤科普宣教馆、黑颈鹤行为研究监测隧道、野生动物救护站等一大批保护管理基础设施。
加强栖息地建设。2014年以来,启动实施栖息地生态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530万元,开展人工种草、湿地修复、冲蚀沟生态治理、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水质净化池1.53公顷、恢复湿地608.78公顷、建成黑颈鹤食物源基地30 公顷,为黑颈鹤越冬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场所。
强化日常巡护监测。截至目前,开展野外巡护监测三千多次,有效处置火灾、盗伐、非法采石挖沙、违规放牧、偷猎、贩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600起,处理违法人员200多人。
实施人工投食救助。大雪覆盖期间,在黑颈鹤保护区设立人工投食场所,为黑颈鹤投放玉米、土豆等食物,确保黑颈鹤越冬和迁徙安全。认真做好药物、器件的储备,及时救治伤病鹤,目前已成功救活伤病鹤50余只。
黑颈鹤是昭通市的明星物种,主要分布于昭阳、巧家、永善3县区。谭德勇介绍,为缓解人鹤争地的现实矛盾,昭通市多措并举激发栖息地村民参与黑颈鹤保护的积极性,对2248户贫困群众实施生态补偿,累计聘用当地贫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1000余人次,同时帮助大批青壮年外出稳岗就业,极大转变了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