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 托起民生“大承诺”

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菜篮子”虽小,但它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都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思茅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建好“菜基地”、管好“菜摊子”、提好“菜篮子”,让市民买到物美价廉的放心菜。
小白菜、青菜、豆角、茄子,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庐山村民王德云今天又载着四箩筐自家种的蔬菜进城了,和往常一样,今天的售卖点仍然是平原社区蔬菜批发市场。
王德云说,他家种菜8年了,有四亩蔬菜地,每逢时令蔬菜成熟,都会载到蔬菜批发市场售卖。“最近几天,蔬菜市场不仅流动摊位费下调,而且还为当地种植户设立了蔬菜种植户直销摊位,真是太好了。”
“以往,是10块钱一筐,现在市场调整价格,已经降到8块钱一筐,今天我家4个筐三十二块。市场还设置了种植户直销摊位,大伙儿都高兴,来了摆上就可以卖了。”王德云笑着说。
位于思茅区宁洱大道113号的平原社区蔬菜批发市场,是中心城区唯一的一级蔬菜批发市场,每天,来来往往在这里进行交易的蔬菜达200吨。
据介绍,为积极响应“菜篮子”工程建设,思茅街道、平原社区及蔬菜批发市场经营方形成合力,通过对进入市场经营销售的流动摊位收费标准下调及预留本地蔬菜种植户直销摊位的方式,实现保供稳价。
思茅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正云说:“‘菜篮子’工程事关菜农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思茅街道、平原社区积极和平原蔬菜批发市场的经营方进行协商,下调了流动摊位的价格,平均降幅达30%-40%左右。”
“同时,还拿出20个流动摊位给本地种植蔬菜的农户进行销售。此外,还新增了10个临时摊位,给本地的蔬菜种植户进行临时性地销售。”杨正云说。
家住月光小区的杜爱群每天都会到红旗广场晨练,晨练结束后,直接在小区门口的“菜篮子”产品直销店,就能选购全家人的一日三餐,细心地她发现最近几天蔬菜价格有了很明显的降幅。
“以前,我们买一次菜都要花好几十块钱,今天来买菜,发现家里常用的这些蔬菜价格都下调了,比以前实惠多了,心里很高兴。”杜爱群说,对老百姓来说,是很实惠的一件事情。
杜爱群口里一直称赞的最实惠的事,源于“菜篮子”直销店内设立的政府惠民平价蔬菜销售专区,该专区对本地白菜、青菜、黄瓜、番茄、豆子、海南瓜、甘蓝、茄子、马铃薯、小葱10个主要品种统一销售价格,其价格低于五一农贸市场20%,其他蔬菜低于五一农贸市场10%。
目前,思茅区31个“菜篮子”产品直销店均设立政府惠民平价蔬菜销售专区。种好“菜园子”才能装满“菜篮子”,思茅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35万亩,蔬菜供不应求。
对此,思茅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提、扩、建、引”四个着力点,有效解决“菜篮子”在产能、保供、市场、科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就是提质增效,把蔬菜基地的产能提高,达到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扩,就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加大蔬菜种植力度;建,就是建设新的蔬菜批发市场;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品种,强化健康育苗新的种植技术,提升保供力度。”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贺春华说。
贺春华介绍,“菜篮子”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民生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质量可靠、市场可控、价格降下来”的目标,思茅区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打出保供稳价组合拳,思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城区7个集贸市场的蔬菜零售摊位,各拿出5%-10%比例作为蔬菜直销的摊位。
此外,还采取农商对接的直供形式,结合政府对蔬菜直销的摊位租金进行补贴的方式,在各集贸市场合理布局本地种植蔬菜直销点位,以达到对市场内蔬菜价格进行调控、稳定的目的。同时,思茅区商务部门在城区天生祥超市、大兴量贩、百信超市等18个门店设立平价蔬菜销售专区,按照大型超市店每天降价销售15种以上,社区店每天降价销售10种以上蔬菜品种,销售价格参照当日市场价格下浮20%以上的规定组织超市进行销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舌尖”上的问题牵动人心,“菜篮子”工程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安全,这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人间温情和各方责任担当的民生考卷。思茅区牢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解决“菜篮子”问题的出发点和突破口,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打通各个环节,真正将“菜篮子”装在心中、牢牢提在手上。
思茅区副区长史进说:“民以食为天,菜篮子工程是政府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守护百姓‘菜篮子’,思茅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重点做好‘三保’,即保供应,让百姓安心;保安全,让百姓放心;保服务,让百姓暖心。把菜篮子工程放在区委区政府的心上,提在区委区政府的手上,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王梅、徐晓芳、鲁海杨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