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云南:推动遗传资源综合利用 支撑种质资源创新

2021年09月16日09:14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昆明9月16日电 (木胜玉)“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5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毛炳宇在“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昆明动物研究所面向人口健康、种业创新,深入推进家养动物新品种选育、云南土著鱼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动物活性肽类资源发掘等工作,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家养动物资源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方面,昆明动物研究牵头完成山羊、绵羊、牦牛、家犬、家鸡、家猪等家养动物的基因组解析,挖掘了家猪、家鸡等品种重要性状遗传标记,为畜牧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在云南嵩明建立西南家猪分子育种与转化医学研究基地,推动了地方优良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是家养动物驯化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在家养动物资源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发起万犬国际基因组计划并组建国际研究联盟,全面深度探讨家犬起源与驯化、人工选择、疾病机制、医学模型等重大科学问题。

在云南珍稀土著鱼类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方面,迁地保育云南土著鱼类活体102种,突破人工繁殖技术48种,初步实现产业化3种。培育出滇池金线鲃水产新品种——“鲃优1号”,这是云南省第一个水产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基于国家级保护鱼类创制的新品种。提出“花-鱼-螺蚌-鸟”的高原湖泊立体生态修复模式,该理念在COP15宝丰半岛湿地室外展示项目中得以重点实施。

在有毒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推进蛇毒、蜈蚣、蝎子毒液成分多样性及其毒理和病理机制研究,发掘具自主知识产权天然活性多肽1300多种,为肽类创新药物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基于生物生存策略的有毒动物中药功能成分定向挖掘技术体系”荣获2013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此外,该所还不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撑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从1986年建立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后,先后建立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动物种质资源库、1个百万级超低温自动化样本库、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2020年,研究所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中心和生物多样性基因组中心,开创了生物多样性的宏基因组学监测方法,目前正积极推进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昆明分部筹建工作,拟建设高效开放共享的生物大数据研究和服务平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