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减损,做大粮食供给“无形粮田”
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将于9月9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举办的最大的一场国际盛会。
中国倡议并首次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出于怎样的考虑?中国将如何强化农业经贸合作,促进全球粮食市场稳定发展?如何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在国新办9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猛、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等共话节粮减损问题。
粮食安全要“加法”“减法”一起做
民以食为天,粮食减损和减少浪费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中讲道,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粮食,14%被损耗掉了。”谈到粮食损失浪费问题,马有祥充满忧虑。
“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情。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加法’‘减法’一起做。”马有祥强调,“加法”是千方百计增产,“减法”是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
谈到节粮减损的重要意义,马有祥详细算了一笔账: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为28亿吨。如果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以多养活约7000万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按400公斤粮食一年一人计算,可养活约160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
马有祥指出,节粮减损既涉及生产、收获、运输,又涉及仓储、加工、销售;既涉及供应,又涉及消费;既涉及设施装备技术,也涉及思想观念转变;既涉及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也涉及国际贸易。因此节粮减损是系统性工程、国际性工程,离不开国际合作共同推进。
围绕节粮减损,中国高位谋划、合力推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减少粮食损耗浪费;4月,反食品浪费法出台;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
马有祥介绍,近年来,中国围绕粮食损失与浪费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设施减损、技术减损、防灾减损、制度减损四方面展开部署,收效显著。农业农村部拟在山东潍坊设立国际粮食减损研发交流平台,开展国际节粮减损技术经验交流、创新和试验。
凝聚共识促进世界粮食安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依然流行,今年北美干旱、国内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波动,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分享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和实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隋鹏飞表示。
隋鹏飞介绍,为促进世界合作,中国将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推动提升国际粮食减损技术支撑能力。此外,还将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围绕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减损能力设置议题,推动各国在粮食安全治理方面形成共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的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推动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
这次大会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形式召开。李猛指出,大会围绕生产过程减损、产后减损、减少消费浪费精心策划3场主题论坛。会议期间,还将宣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并启动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
马有祥介绍,目前,大会已经邀请到包括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印尼等二十国集团国家农业部长,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等国际机构负责人,以及乌拉圭、塞尔维亚、斐济、非盟等国家和地区代表线上发言。同时,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智利等15国驻华大使、50多个国家代表、4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以及多家跨国企业负责人将出席大会。
全链条发力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专家指出,节粮减损是全产业链条的,节粮减损也就是增产增收,也就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粮田”。
目前受生产条件、技术水平、消费意识等影响,我国粮食损失与浪费在产、收、储、运、消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都需要作出减损的转变或粮食产业发展的转型。
粮食损失与浪费在产、收、储、运、消等环节有哪些体现?对此,隋鹏飞条分缕析——在生产环节,存在播种粗放、用种量偏高等问题;收获环节,存在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等问题;在储运环节,存在储运设施装备落后、储运途径不完善、对冷链体系重视不够等问题;在加工环节,过度加工问题不容忽视;在流通环节,存在流通物流体系和专用性技术装备不到位的问题;在消费环节,需要继续大力提倡“光盘行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节粮减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等诸方面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施策。”隋鹏飞强调。
隋鹏飞表示,未来我国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助力节粮减损。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装备提升,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加快新品种的选育,提升种子质量,提高收获环节的机械性能和质量,改善烘干、仓储、物流条件,提升加工工艺和配套装备。”隋鹏飞说,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主要体现在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社会化服务,强化物流体系建设。此外,还要建立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体系,落实好反食品浪费法,进一步强化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意识教育,明确各级政府和全民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记者 李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