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南亚东南亚视窗

中缅双语翻译郭联美:“人生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2021年09月06日09:03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人生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人物

  “人生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亦是最好的教材。”在谈及翻译经历时,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缅甸语翻译专家郭联美意味深长地说。

  作为归国华侨,他在缅甸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教员、记者、美编、设计……这些工作都做过。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1953年底,郭联美从缅甸回国,开始从事翻译和文化交流工作。之后,又在高校担任缅语教授,培养了大批缅语人才。退休后,他曾在缅文《吉祥》杂志社担任译审专家。

  “做好缅语翻译有‘四要’,要广泛培养兴趣、要多拜师和广交朋友、要多学知识和注重积累、要多为翻译行业的服务对象考虑。”在分享自己的翻译经验时,郭联美谈道,“四要”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就是,翻译要做生活的“杂家”,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要了解,遇到不懂的知识,要敢于开口问。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杂家”,则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注意积累,这样一步步踏实地走,才能有所进步。

  郭联美讲述了他曾在缅甸《新仰光报》《生活周刊》等单位的工作经历。那时,他经常从废纸里面找有修改痕迹的稿件看。“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为什么选用这个词?”“读者为什么更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在重新看了资深编辑的修改后,郭联美总是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有不懂的内容,我就记录下来,再去向老师和朋友请教。这些人都是我平常参加活动中结识的,我也乐于花时间和他们一起学习交流,再通过他们去接触更多领域的朋友。”

  郭联美有很多“粉丝”,经常向他请教缅语翻译问题,而郭联美也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最近,有学生在中文诗句的翻译中遇到了难题向他请教。他说,诗词翻译确实是缅语笔译中的难点,做好诗词翻译要打好基本功,不仅要熟练掌握好中缅两国诗词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欣赏品味诗词之美,这样才能做到诗词翻译的“信达雅”。另外,要学会广泛地查找相关的工具书,先把基础的诗词文学内容看懂吃透,再来翻译,就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缅甸自由译者林薇薇问郭老师:“翻译网络新词有没有技巧可循?”郭联美表示,网络新词是新时代的产物,所以译者要与时俱进,在翻译网络新词时让思维更加活跃,灵活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不管是中国译者,还是缅甸译者,翻译好新词的标准就是要展现出其代表的时代特色,做好文化和信息的共同传递。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翻译一些意思比较繁杂的词汇时要学会注释,不能让读者感到一头雾水。

  年轻译者怎样才能提高翻译能力?郭联美给了两点建议:一是多听,多读,多写和多讲。译者要多阅读中缅书籍,平常注意学会积累,记录翻译得好的词汇和句子。另外,还要多看电视剧,多听广播和歌曲,学习地道的表达,锻炼好听力和口语。二是要学会比较翻译,多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每个译员都有自己的翻译风格,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多留心思考。更重要的是,翻译时要让大众通俗易懂,切记不要太生硬、不符合本土表达习惯。最后,只要认真踏实、勤奋好学,在译路中做好“四要”,终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中缅双语翻译。(张莹琳)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