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

亚洲象南返记

2021年08月12日08:27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8月8日20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目前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26公里。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科学处置 高效帮助象群向南迁移

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月进入普洱市;2021年4月16日从墨江县进入元江县,离开其传统栖息地。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3个州(市)8个县(市、区)。

此次亚洲象群北移,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从中云南省也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象群北移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要求千方百计确保人象安全,科学有序引导象群回归家园。国家林草局及时派出指导组靠前指挥、大力支持。省级成立了由林草、应急、森林消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指挥部,沿途州(市)成立以党委、政府领导为指挥长,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各有关县(市、区)抽调林草、公安、应急等部门人员,整合各部门力量,调动乡镇(街道)、村组党员干部,组建综合协调、技术保障、监测预警、安全管控、群众工作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及时出台北移亚洲象群《保护与助迁工作制度》《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方案》和《应急管控方案》,形成“上下协同、前后衔接、专业有序”的工作机制。

国内外野生动物专家对此次象群北移处置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建议。来自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13名专家组成北移象群处置专家组,全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与救护中心、昆明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组成专业“护象队”,全程指导布防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安全南返。

截至8月8日,全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973架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承保公司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案件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目前已经完成理赔939件,兑付保险金216.48万元,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综合施策 全面保护人象安全

此次亚洲象群北移,历时久、路程长,对其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较为复杂。

在探索和实践中,省级指挥部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盯象、管人、助迁、理赔”八字方针,将严密监测、超前防范、科学引导和及时理赔,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地面人员跟踪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象群实施24小时立体监测,实时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动路线;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提前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群众,避免人象接触;采取封堵重要路口、动态鸣警、科学投放食物等方式,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区域,帮助象群折返迁移;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为了不惊扰象群,亚洲象沿途地区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张贴吉“象”标语、为人象和谐送祝福、绘出心中吉“象”、载歌载舞送吉“象”表达对亚洲象的关爱;为确保亚洲象顺利折返,沿途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

亚洲象北迁以来,这样感人的场景和生动事例不胜枚举。

发动群众,全民护象。这是此次对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在象群途经区域,云南省实施严控措施,人员居家、车辆劝返,夜间拉闸限电,工厂暂时停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熄灯、关门、管狗、上楼”的现场处置工作口诀,排除人为干扰,确保象群安然通过多个重要关口。象群北移过程中,各地群众和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积极支持配合保护防范工作。

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感人情景,体现了全民爱象护象的精神,也成为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各级联动 克服“南归”最大障碍

8月8日20时8分,省、市、县三级指挥部密切配合、科学谋划,帮助象群顺利通过元江大桥,克服了北移亚洲象群“南归”的最大障碍。

“渡过元江干流对北移亚洲象回归适宜栖息地至关重要。”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今年4月16日,亚洲象群北移进入元江县,于5月11日上午7时30分左右渡过元江干流。当时,元江干流处于枯水期,象群渡江当天水流量为73立方米每秒。随着7月雨季到来,元江进入丰水期,7、8月平均水流量达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达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归”造成了巨大障碍,成为阻碍象群回家的最大问题。

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玉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应勇介绍,为破解难题、科学帮助北移亚洲象顺利渡过元江干流,各级相关部门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采取措施。一方面,科学选择渡江点。前线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来自指挥部、水利部门、公路部门、林草部门的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结合象群所在位置,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213国道老桥桥面渡江。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助迁线路。为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前线指挥部根据象群从石屏县进入元江县所在位置,派出工作组深入踏勘,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

经过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沿线地区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战13天12夜后,象群顺利到达渡江点,顺利渡江,并确保了人象安全。

久久为功 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故事

此次亚洲象群迁移,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了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德国之声、今日俄罗斯、意大利广播公司、日本朝日新闻、纽约时报、英国卫报、曼谷邮报等海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客观公允的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国内媒体纷纷点赞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省委宣传部的统筹谋划下,云南省科学回应社会关切,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深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500家国内媒体对云南“亚洲象北移”进行了报道,微博、抖音、B站、今日头条等社交和信息聚合平台话题累计点击量超过110亿次。其中,中央主流媒体报道超过3000篇;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50亿次,多个话题单条阅读量超过1.5亿次;对中国亚洲象群北移进行报道的海外媒体超过1500家,相关报道超过3000篇,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报道,生动讲述了云南生态保护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和成效,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目前,象群虽已安全通过元江,但相关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还将持续。

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说,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云南生物和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目前,国家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上了日程,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范围,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下一步,云南省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声音

亚洲象迁移扩散不可避免

历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而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今后,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

亚洲象的迁移扩散不可避免。关于亚洲象保护,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已经着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从保护和平衡的角度开展有预见性的、长期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就现阶段而言,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全面分析总结亚洲象北移的经验教训,科学论证利用元江、通关、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线的可能性,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象群回归后,在省林草局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关于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即使象群北移事件再度发生,相信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

为缓解“人象冲突”提供借鉴

在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动物保护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亚洲象监测主要采用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但是,北移亚洲象群的整个监测工作是在移动中进行的,过程中要克服监测设备快速转移安装、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和通讯保障,以及即时的监测和预警防控信息的多点、双向传导等技术难题。省森林消防总队、各地公安队伍、电力、通信等部门,以及电子设备和电讯企业等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员团队支持,这些问题的解决,充分验证了我国强大的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也为完善动物监测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供了参考。

在防控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探索动物种群管控方案提供了实验机会。我们从中总结了“盯象、管人、助迁、理赔”的防范工作八字方针,还创新性运用了亚洲象迁移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成功引导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就是这些技术集成应用的典型案例。这是继安全将独象送回原栖息地后又一关键工作,为今后缓解“人象冲突”乃至“人兽冲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     (胡晓蓉)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