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有了“千里眼”

烟叶采烤时节,走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翠绿泛黄、叶片厚实的烟叶耀人眼目,烤房前,大家正认真熟练地挑选烟叶、分类编烟、排队入炉,每个人都紧张有序地忙着各自手里的活儿,脸上无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抓紧时间哟,莫让好烟叶耽搁在地里咯!”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烟地的寂静。循声望去,丘北县双龙营镇马者龙村委会红薯山村的烟农黄绍书正招呼家人和采烤工人抓紧时间采摘已成熟的烟叶。
黄绍书是当地有名的烤烟种植大户,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整地、理墒、移栽、中耕管理到采摘、烘烤,烤烟生产全过程使用机械化作业,种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艺高人胆大”的他尝到了甜头,今年种烟面积达到46.3亩。
都说“烘烤是个聚宝盆,烟叶烤得好是块宝,烤不好是堆草”,多年的种植经验,让黄绍书深知除了适时采摘,烘烤技术也是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云房”系统烘烤曲线界面。
正与黄绍书相谈甚欢之时,传来一阵“滴滴滴”的声响。原来是他的手机突然接到了报警短信,手机显示一座正在运行中的烤房出现异常,半小时掉温4.81℃,刚才还满脸笑颜的老黄脸上瞬间多了几分严肃与焦急,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途中,老黄给片区烘烤辅导员毕自先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请他赶去现场支援。一下车,两人便三步并两步地朝“问题烤房”奔去,没过几分钟,便找到了引起偏温的“罪魁祸首”。
原来,烤房带动风机的电机发生故障停止运行,炉头产生的热量无法正常循环进入烤房,从而导致炉内温度下降。找出原因后,毕自先迅速将已坏电机卸下,换上备用电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避免了损失。
毕自先是丘北县水围寺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烘烤辅导员,几年来一直承担着双龙营镇57座烤房、1200多亩烟田的烘烤技术服务。以往每年烟叶开始烘烤后,他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2小时就得巡查一遍烤房,指导司炉员正确操作,还要到烟地查看烟叶成熟度,督促采收……每天忙得像个陀螺。
让毕自先惊喜的是,今年他只要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实时监控烟叶烘烤状态,让他从繁重的烤房巡查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服务中。
“有了‘云房’这个高科技‘千里眼’,不管我人在哪里,只要通过微信小程序‘烘烤物联’,都能掌握烤房运行情况,出现状况及时报警,省心省力多啦!”毕自先说道。
“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烟叶烘烤物联网竟然如此管用,和我们手机联网,时间、温度、湿度出现问题,都会及时提醒,精准十足,方便快捷,再也不用为烤坏烟叶发愁了!”谈起烟叶烘烤“物联网”监控设备,老黄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点赞。
今年,文山州烟草专卖局急烟农所急、想烟农所想,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烘烤数字化场景应用——“云房”的设计研发,在具备条件的烤房群安装使用,并将每户烟农和烘烤辅导员的手机号与该监控设备捆绑起来。
烟叶烘烤期间,监控设备将烤房内的实时数据及时上传到“物联网”平台,烟农和烘烤辅导员通过“云房”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查看烟叶烘烤状态,干球、湿球温度,风机的开关状态及风机电流大小,还可以通过预警提示,远程设置烘烤曲线,对烤房内温度和湿度进行适时调整,逐步实现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烘烤。
有了烘烤物联网平台“云房”的助力,既能实现对烤房的实时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并解除异常,又能实现对烘烤人员的精准考核,确保了烘烤工艺落地,让烟叶烘烤时间和“火候”的把控更加精准到位,从而大大提升烟叶烘烤质量。
同时,“云房”还初步解决了烟叶烘烤时烘烤辅导员现场指导难问题,有了这双烤房的“千里眼”,烘烤辅导员和烟农彻底从“烟活儿”中解脱出来,为产业增收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张艳、韦欢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