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深山采菌人

程浩
2021年08月02日08:1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农历六月份,正值雨季。经过丰沛雨水的滋润,云岭大地上的山坡上、树林间、小溪旁,会长出一窝窝、一丛丛的野生菌。

大自然的馈赠,引来无数采菌人。他们背上箩筐,在潮湿的森林里寻觅、采摘野生菌,为人们送上餐桌上美食的同时,也为自家换来不错的收入。

采菌人明白,云南之所以菌子多,完全是依靠优良的生态环境。他们说,面对大自然的馈赠,自己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因为只有保护好环境,菌子每年才会如约而至。

街上卖的野生菌。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采菌是村民们的必备技能

凌晨1点多,帮孩子盖好踢开的被子,32岁的哈尼族姑娘彭晓清从床上蹑手蹑脚爬起,打理好头灯、小刀、背篓等行头,踩着夜色上后山捡菌子。

根据经验,凌晨2点多到4点多,正是菌子破土而出的时候,每年要想靠捡菌子有个好收成,就必须这时候出发。

彭晓清家住云南省镇沅县恩乐镇民江村,每年雨季,村子后山丛林中生长的大红菌、奶浆菌、鸡枞等野生菌会繁茂生长。

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菌是从小就会的一项生活技能。

这天出发捡菌的不止彭晓清,村里摩托车声和狗吠声此起彼伏,被吵醒的村民都知道是采菌人上山了。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以民江村为例,这里植被葱郁茂密,适合野生菌生长,且量高质佳远近闻名。

连续的小雨,让山中小路泥泞,这难不倒彭晓清,她每年会到固定的“窝子”寻找,在茫茫山林中,哪里的坡地有菌子,她脑中有一幅完整的地图。

即便如此,要捡到长在不起眼地方的野生菌,彭晓清需要细心再细心,更多时候当天的收获取决于运气。

“树林里不是遍地是菌子,品相最好的是还未开放的朵儿,像小伞还没打开的样子。”她坦言好菌子不好找,自己曾碰到过出去几个小时,一点菌子都没捡到的情况。

街上卖的野生菌。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镇上异常热闹 好似当年马帮穿街而过

进山采菌,危险时有发生。彭晓清偶尔会遇到蛇,每每这时,她让蛇先走。采菌时常遇到雨天,有时出门时还是小雨,下着下着雨大了,山里没处躲,采菌时带伞不方便,彭晓清就让雨淋着,她说自己习惯了。

几年前的一天,彭晓清进山采菌,刚下过雨,路滑,她不小心连人带筐从四五米高的山坡滚下去,还好不严重,只是些皮外伤。她没时间理会,继续捡菌子。

这天运气不错,到凌晨4点多,彭晓清采到七八公斤菌子,包括鸡枞、奶浆菌、大红菌等。她用树叶小心护着,因为只要稍稍碰坏了皮,卖价就不一样了。

凌晨5点左右回到家,彭晓清没时间补觉,小心清理掉菌子上的泥土,采菌之路到了最后一步——运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卖掉。

村里离恩乐镇两三公里,身高一米五出头的彭晓清骑摩托车几分钟就到。

恩乐镇是曾经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忆往昔,无数马帮来来往往,小镇街头拥挤着商贩,他们热情地与顾客交涉,在街边吆喝又或者安静地拾掇货物。如今,每年农历六七月份,因为菌子,镇上异常热闹,好似当年马帮穿街而过。

日上三竿,彭晓清的菌子卖完了,这天收入三四百元。她来不及到街上逛,得赶紧回去,家里还有其他农活等着。

街上卖的野生菌。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采菌人的“不满足”

日复一日的采菌中,彭晓清说自己明显感受到生态的变化。

以前上山采菌时,她会碰到野猪、野鸡、麂子,见到这些,她会绕开走。后来有几年这些东西少了,彭晓清不知道具体原因,只觉得人们打猎、伐木,对山林的敬畏少了。这些年,在党委政府宣传下,伐木、打猎的慢慢没有了,再去采菌时,彭晓清又会看到野猪、野鸡、麂子。“说明通过保护,我们这生态越来越好了。”她说。

生态好了,菌子每年如约而至。彭晓清每年靠采菌子能赚两三万元,这占到全家年收入的一小半。家里还有芒果园,丈夫每天守着;还养了一些牲口,能给家里带来一些收入。彭晓清不满足,“有些人家每年采菌收入能有七八万元。”她说。

采的菌子,彭晓清舍不得吃,除非破损了,到街上卖不掉,她才会带回家,给一家人煮个菌汤锅,老人孩子都爱吃。

彭晓清舍不得吃的那些菌子,带着泥土清香,源源不断地“飞”到人们的餐桌上,让那些喜欢美食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品尝到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野生菌。

晚上9点左右,彭晓清陪孩子睡下。凌晨1点多,她再次起身,踩着夜色钻进山林里。

那里,菌子正繁茂生长。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