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圆满完成“水十条”目标任务
7月3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实施以来,云南省每年都顺利通过年度考核。全省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断面比例,从2014年的66%提升至目前的83%,超出国家下达的2020年终期目标(73%)10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从2014年的12%下降至目前的3%,达到国家下达的2020年终期目标(6%)要求,两项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终期目标任务。
九大高原湖泊考核点位水质全部达到《云南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考核目标,滇池、异龙湖、星云湖实现消劣;纳入国家考核的36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2%,高于全国考核平均达标率1个百分点,满足考核目标要求。同时,进入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33条黑臭水体均已达到不黑不臭,治理初见成效。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高度重视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保护好优良水体、整治不达标水体、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思路,深入落实“水十条”、《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共监测369个国控省控河流断面及湖库点位,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以上、水质优良的断面有300个,占81.3%,与上年持平;劣于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断面有17个,占4.6%,比上年减少3个,下降0.8个百分点;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断面有303个,占82.1%,比上年增加3个,提高0.8个百分点。六大水系中,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4条国际河流水质为优,珠江水系水质良好,长江水系水质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珠江水系水质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好,其他五大水系水质无明显变化。26个出境、跨界河流监测断面均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达标率100%,与上年持平。九大高原湖泊中,抚仙湖、泸沽湖符合Ⅰ类标准,水质优;阳宗海、洱海符合Ⅲ类标准,水质良好。
自《云南省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全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果。2020年,全省精准排查329个“千吨万人”和954个其他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制定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方案。2020年11月30日,比国家规定期限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及批复工作。
为加强对水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云南省稳步推进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全省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稳步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所有具备集中治理条件的园区,均已采取自建或依托方式,实现污水集中治理。对无企业入驻或污水产生量极少的片区,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由企业按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通过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计十条,简称“水十条”。《计划》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记者 胡晓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