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春忙好图景

2021年05月10日08:26  来源:云南日报
 

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岔河乡农民在农田里插秧。曾永洪 摄

1100亩农田里,水稻机插农机一字排开,耕田、整田、插秧3个作业环节有序进行。旋耕做到田面平整,耕耙深浅一致,大田高低不超过3厘米;整田做到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残茬;插秧秧苗密度根据品种和各地农艺要求,一般亩插20-25盘。这是记者日前在澄江市龙街街道万海社区洋海村看到的景象。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

今年全省粮食生产的底线任务是:播种面积比2020年只增不减,播种面积达6251.1万亩以上、产量1905万吨。

眼下,节令紧迫、农事繁重,各地各部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研判形势 落细春季农业生产

粮食丰收的大头是秋粮,能不能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全年的增收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从外部环境看,粮食供求平衡仍然趋紧;从自身情况看,产销平衡、气象条件等不利因素依旧存在。针对这些困难,云南省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不确定因素,以自身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气象、病虫害的不确定性,以做好政策措施储备的确定性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确保春季农业生产稳定,努力赢取全年农业丰收主动权。

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推进,云南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稳定和强化种粮补贴,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夏粮播种面积1501.2万亩、同比增长3.4%,收割近五成;完成秋粮播种面积1533.7万亩,占计划面积的32.2%。

严守红线 落实粮食播种面积

云南省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固树立节约用地意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占什么、补什么,占多少、补多少,确保农田姓农、粮田姓粮、水田姓水。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优先用于种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95%的面积为山区和半山区,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一直都有种植旱稻的习惯。过去,由于旱稻种植一直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逐渐退出了粮食生产舞台。2020年,西双版纳州结合实际,筛选优质稻谷品种进行品种更新换代,推广规范化丰产栽培技术,推动杂交稻旱种高产优质。

实践证明,杂交稻旱种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较,虽然产量低于高产水田,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省去了育秧、插秧等生产环节,不仅能节约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群众在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时,因同期而造成的用工季节性紧张问题;杂交稻旱种与种植水稻相比,能够节约80%左右的水资源,是应对干旱少雨天气最有效的栽种方式。今年,西双版纳州力争完成水稻旱种示范面积5万亩,其中建立杂交稻旱种核心示范样板5000亩。目前,已落实水稻旱种面积近4万亩。

今年,全省大春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4761万亩,其中水稻面积要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玉米面积要稳定在2300万亩以上,大春马铃薯面积要稳定在500万亩以上。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州、市,各地落实到田间地块,按计划在最佳节令内实现满栽满插。

提高单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耕地很难再扩大规模的条件下,只有提高单产水平,才能提高粮食总产量。

今年,云南省将充分发挥种子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芯片”作用,全面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为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坚实基础。云南省立足实际,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特色优良品种,加快推广滇禾优615、云薯304等优良新品种。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精细播种、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

云南农业的特点是小而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独特立体气候和多样性生物资源优势。

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克服困难,在农业生产中不断优化区域结构、优化品质结构,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积极发展数字农业。

澄江市于2018年起全面实施土地流转休耕轮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抚仙湖稳定保持I类水质。通过创新经营方式,不仅保护了生态,还实现了提质增效。澄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湖”流域共流转耕地14.7万亩,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6个、家庭农场2807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64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74.6亿元,4个农产品被评为省“10大名品”,4家企业被评为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建成省市级农业庄园2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80户,经营收入达5.33亿元。通海被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澄江跻身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农公司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景观水稻,将水稻种植与观光农业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王淑娟)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