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党建引领 社会治理走出新模式

2020年12月02日16:50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在推进昆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西山区紧紧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拓展社会治理路径,广泛动员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山特色、区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西山路径”。

党建引领强内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方向,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打造出“行政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混合主导型、自治主导型”四种治理模式。

永兴路社区将社区党建与社区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便民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展“开放型”党建服务体系,实现了“党建+”模式下民情民意的收集、社区治安的巡查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网格管理的重要作用,成立抗击疫情突击小分队临时党支部7个,建立“3+7+X”网格化包保机制,组织54983名平安西山治安志愿者参与到社会面防控工作中,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安防控效能。

多方参与激活力。坚持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为纽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园,共治社区乱象,共享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共驻共建共享机制作用,在网格中广泛发动社区内小区(片区)、楼栋、单元的物业公司(业委会)、楼栋长、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热心群众等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发动了257家文明单位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重点人群、居家隔离观察对象的健康管理工作中,组织了1030名区级机关党员干部、241家小区物业参与到社会面防控工作中,服务群众200万余人次,服务复工复产企业及门店1.4万余家。建立组织治安志愿者常态长效巡查治安防控模式,大力推广大观楼派出所“833志愿者积分”反哺机制,有效强化楼宇、商圈、市场等中心地区的群防群治工作,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共治活力。

协商共治增效力。把社区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社区公共事务纳入共治内容,通过协商民主,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社区共治。充分发挥城市网格员、社区“楼栋长”等基层骨干队伍贴近居民、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引导居民树立家园意识,主动融入社区,建立完善居规民约,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利益诉求,形成以自治章程为核心、各类市民公约为重点、各类议事决策规则相配套的自治规则制度体系,建立居民自治论坛、自治微信群等新兴自治载体,拓展自治渠道和平台,居民区自治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健全驻区单位资源与社区服务需求相对接的项目认领、评估反馈和激励机制,开展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活动,组织61个机关党组织和2180名党员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开拓创新添动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和总结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将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形成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在盛高大城社区推行“五位一体”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社区治安等问题,辖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逐步提升。

在望江路社区推行“五位一体”为民服务综合体,优化提升保障房社区服务模式,居民反映问题的办结率达98%;在全市城中村面积最大的船房社区,创新推行“1+1围院式管理”服务管理模式并启动“微改造”工程,有效破解城中村社区治理难题;在六合社区推行“一网六合”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建+网格”战斗堡垒作用,织密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网络;在复兴社区成立“心连心、手拉手”“五心”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现有服务管理资源,形成需求、资源、项目 “三个清单”,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张沉澄、李亚兴)

(责编:朱红霞、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