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好事10年,只为做个有用的人

2020年11月27日10:29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艾庆玮带着年轻人在做好事  摄影:郭武辉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在艾庆玮的人生信条里,只有一直坚持做好事,人生才会更有价值,而这样的人生信条他一直坚持了10年。

在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社区为民服务站里,艾庆玮都是每天到岗最早的那个人,也是工作最热心的那个人。几天前,他的家庭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说起这个难得的殊荣,同事们似乎一点也不意外,艾庆玮获奖的消息对他们而言早已是老生常谈,而他早已活成了同事心中的“活雷锋”。

11月25日,笔者来到了关上社区,初见艾庆玮,他并不擅言辞,话语不多,脸上经常洋溢着笑容。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右手残疾(手指残缺)的43岁汉子却能爆发出如此大的力量。

“艾庆玮同志自2010年开始就在社区做残疾人专干,工作非常认真踏实,责任心非常强,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热心,社区搞什么活动他都会主动站出来,看看自己能干什么,社区这边几乎每次搞活动的照片都是他来拍摄,而这些都不是他的工作职责。”社区党委书记段利坪说。

“他是大好人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我们社区他的口碑是非常好的,我们是相当佩服他的,只要见到别人有困难,他就会去帮助。”说起他这个人,同是关上社区关坡村的村民王能满满都是赞誉。

十年如一日,公益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2010年一次上网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当时在彩龙社区上看到了召集令,是‘昆明之美’这个公益组织发出的召集令,当时整个云南旱情都比较严重,看到很多地方的人没有水喝,需要爱心人士送水。当时下定决心要去做这个事情。”说十年前加入公益组织的初心,艾庆玮记忆尤为深刻。

古人言:“达则兼济天下。”在艾庆玮的观念里,不达照样可以兼济天下,只不过他的“天下”是自己力所能及微薄之力。从此他的公益行动一发不可收拾,每个周末不是在做公益,就是在做公益的路上。“起初我爱人不是很支持,我在社区上班,我爱人在官渡大酒店打工,两个人的工资都很低,她总是劝导我就这点杯水车薪的工资,自己尚且活不好,又怎么去帮助别人。”说起自己对公益事业的执念,艾庆玮对妻子有不少亏欠感。自己周末都是去做公益了,家务几乎全都丢给了妻子。

昆明本地的环卫工人,流浪乞讨人员,孤寡老人,哪里有困难人群,哪里就有艾庆玮的身影。自从做了公益他几乎变了一个人,在他日复一日的感染下,妻子李俊萍从反对到了加入了其中。10年来,夫妻俩为做公益累计投入了6万多元。而现在他俩到手的工资都是3000元左右,加上有点房租收入,一家子的生活本身就有点紧巴巴的。

而在他看来,只有经常做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会有价值。“每年元旦我们都会采购500公斤左右的鱼苗,大概1万尾左右,到滇池边进行放鱼,每次放鱼多者上百人,少的时候也有五十多人参加,已经坚持10年了。”说起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艾庆玮满脸洋溢着自豪感。

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艾庆玮在辖区帮助别人 摄影:郭武辉

做公益让曾经颓废的自己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年少时,由于自卑心,让他曾经像个蜗牛一样,成天蜷缩在城中村的老宅里,大多数时间靠上网打发。与人交谈时,会习惯性地把缺失的右手藏在裤兜里。

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一直到2010年。那一年艾庆玮33岁,他的儿子4岁,已逐渐懂事。在孩子面前,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父亲,成为艾庆玮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再加上家里遇上城中村拆迁,没有了租房的收入来源,艾庆玮问自己:“我这辈子就一直这样过下去吗?”

这一年,昆明遇上极端干旱,很多地区需要送水援助。喜欢上网的他,便在各种论坛里寻找,希望跟着公益组织一起为缺水地区做些事情。

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公益。在参与公益活动期间,他发现自己是能为别人做些事的。伙伴们也乐意把活计都交给他做,他也完成得很好。

“那是我第一次不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的另一扇门打开了。”随后,艾庆玮联系上官渡区残联,报名成为官渡区残联关上社区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有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也是帮助他人的工作。

每当看到自己帮助的对象渡过难关,他心里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81岁的流浪者蒋某,2011年流浪到青年路云南美术馆楼下,艾庆玮一家和志愿者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每次老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颤巍巍地说“你们比亲人还亲”。 73岁的农民缪某年纪大干不了农活,他只好来昆明乞讨还债。2012年10月31日,艾庆玮和志愿者募捐2100元帮他还上了为下葬老伴欠下了4年的债。

最让他难忘的是一个50多岁的妇女,其养女(在昆明打工)在出租屋晾晒衣物的时候,不慎从5楼的阳台坠落,造成头颅、脊椎、盆骨等多处严重受损。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是高昂的医疗费,让患尿毒症的妇女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得知情况后,艾庆玮夫妇同“昆明之美”的志愿者共募捐到4.6万元。当这位妇女接过捐款时,激动得满眼泪花,瞬间跪倒在地上,用颤抖的声音说:“这世间只有父母给的钱不用还,而你们给了我这么多钱,你们比我的父母还要亲!”

说起自己帮助过的对象,不善言辞的艾庆玮滔滔不绝。

身体力行之教诲,儿子也成了公益少年

说起自己的儿子,艾庆玮满满都是自豪感。今年上高一的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社会实践和思想品德都让人感到骄傲。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身体力行的教诲,从5岁开始,他就带着儿子做公益,和自己一样一做就是10年。

“娃娃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我从来没有教育他做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带他做十年的公益活动,就是要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艾庆玮告诉笔者,和他自己一样,公益也成了儿子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周末儿子都会问他有没有活动,有活动几乎都会参加。

“用‘不以善小而不为’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每次带孩子做一点点爱心公益活动,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聚沙成丘,聚爱成河。”说起孩子的变化,艾庆玮很是欣慰。10年公益路让孩子变得更加懂得真善美,懂得奉献和爱,儿子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更加有爱心。

一路走来,儿子的行为也获得了不少社会赞誉。2017年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春城晚报评为“中国好少年”、2018年被云南省文明办授予“新时代云南好少年”、2019年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春城晚报选入全国“正能量志愿者”。

最近几年,艾庆玮也成了“名人”。2015年被昆明市文明办评为“昆明好人”;2016年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春城晚报评为“十佳志愿者”,他的家庭2019年分别被昆明市总工会评为“和谐家庭”,昆明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获2020年云南省“最美家庭”,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许多人问我,坚持这么多年做公益到底图个啥,我不图名也不图利,这些名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我只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多少能量就发出多少光芒,活出自己的价值。”艾庆玮说。

十年公益之路,艾庆玮一直在用行动“丈量生命的价值”,从青壮年到中年,至今,他那份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依旧热烈赤诚。(郭武辉) 

(责编:木胜玉、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